更新:2024-07-21 07:23
首映:1988-08-11(美國)
年代:1988
時長:9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9
觀看數:97043
熱播指數:44
來源網:三年影院
一個夏天的故事,仲夏之戀。
仲夏鄉村色彩熱烈明亮,生機洋溢,太陽將身體和心靈烤得溫暖。
JW所飾演的弗蘭克上場即一個身份高貴,能賦詩的gentlemen,金發優雅,相較于他語言粗魯的同伴與莽撞臟兮兮的摩根的未婚夫喬,佛蘭克于是更彰顯他的魅力。
而摩根,她像鄉村里中的野花野草,擁有自由富有生機天然魅力,金發披散滿肩,干燥如麥草,奔跑在田野里,不羈得美麗。她固執勇敢,如吉姆說:“沒人能夠阻止摩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她聰明皎潔,當弗蘭克擔心說會被兩個小孩檢舉,摩根說:“他們不會~尼克想要把新刀子,瑞克想要把釣魚竿
歌德在拋棄了他的情人后曾寫下一首懺悔的詩歌:
少年看見紅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多么嬌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贊美。
玫瑰,玫瑰,紅玫瑰,
原野上的小玫瑰。
……
男人一旦愛上一個女人,想必這女子在他眼中都是帶露的鮮花:嬌美——但不會持久,可他從來沒想過這不持久,就像他沒想過他愛情的短命。恰似被玫瑰迷住的少年,只陶醉在將她采擷來、戴在自己西裝襟上的憧憬里
比起原著,電影中的弗蘭克多了幾分向世俗價值觀挑戰的叛逆。他對影片中的農民們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反而主動和他們交流,同他們一起勞動、跳舞,迅速地融入他們。
中產階級與農民的身份差異仿佛一縷煙霧,被他輕輕一口氣便吹散了。梅格在他眼中是美麗而自然的生靈,他討厭同伴對梅格的輕慢,像欣賞一朵嬌花一樣呵護著梅格每一片花瓣的綻放。
這種純潔得近乎柏拉圖式的愛,讓那個夜晚的激情爆發幾乎顯得突兀了。很難說弗蘭克一開始就是抱著婚姻的目的去愛梅格的,可是梅格真誠又卑微的愛觸動了他心底的騎士精神和正燃燒的愛情,他決心不只帶她私奔,還要娶她為妻。
1、高爾斯華綏開篇即援引了穆雷譯歐里庇得斯《希波呂托斯》中“這蘋果樹,這歌唱,這黃金”一句點明題旨。通過“蘋果樹”這一意象,現實與傳說,當下與過去之間一下子具有了血脈關聯。弗蘭克與曼吉在蘋果樹下相擁相吻,姑娘潮濕的黑頭發里還插著一小朵蘋果花;曼吉臨終前執意選擇蘋果樹下作為最后的憩息地,可還是被當作自殺者葬到了十字路口。這些盡是小說作者所描摹的繪畫“前景”,而真正浸透在畫布里的,卻是他或者說是弗蘭克對于“這蘋果樹,這歌唱,這黃金”般人間天堂的悵然追憶。也許他們曾經都只離天堂一步之遙,但因為彷徨,因為怯懦,終致永遠繞開了那扇進入之門,更以為“不可能找到能快活一世的避難所——無法同藝術作品相比”。于是,塞浦路斯女神阿佛洛狄忒對背棄她的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被誣蔑的馭手希波呂托斯被突然失控的馬匹拉扯著,劇烈地沖撞向海邊的巖石,粉身碎骨。但以復仇為快的愛神并不滿足,一個冰冷而殘忍的笑又一次浮現在她美麗不可方物的嘴角:曼吉淹死在不到一呎半的池水里,“她躺在水里,臉兒朝下。石頭縫里長出一朵黃花
如果我說這是最令我感動的一部電影,知道這部電影的朋友們想必會十分驚奇。的確,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事情實在是太過于普通了。梅根小姐的故事,在中國的作品中,亦有許多翻版,可能這是世界上女性共同的悲哀吧。在最為迷亂的時刻,愛上一個行色匆匆而只在她面前停下腳步的外鄉男人,在錯誤的季節與錯誤的人談了一場錯誤的戀愛,而最終以那個我們難以啟齒的悲傷詞匯落幕:“始亂終棄”。
何時我們會被真正地觸動,而且將這種感覺深埋在記憶的深處,久久無法忘懷?我想,應該不是那些別人口中的感人故事
一個夏天的故事,仲夏之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