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樣的警匪片,主線雖然還是警匪,但更多的看點還是:傳媒與警察的矛盾與調和。
傳媒追求新聞時效性與真實性,警察追求辦案的效率性,但兩者有時候卻會發生沖突,而這種沖突,只有在香港這種追求法制的完全正義的地方才會最大程度的激化。
其實仔細想想,以往的警匪片會將警察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所以做些什么,都感覺是有理由,可以理解的,但在香港警匪片里,他們是把警察與劫匪放在一個水平線上,甚至于沒有證據,可以隨意的兇那些警察。
而這部電影,將矛盾搬上了大屏幕,在面對媒體播放出的警察恥辱后,覺得用一場秀,不論是開始還是到最后,女警司都在強調這場秀,結尾也是用二人新聞媒體會來結束。在這場警匪里,反倒警匪不是最重要的,也許有需要的話,會有假扮的匪出現,最后被警擒獲,達到秀的目的。
警匪片?諷刺片?
這部劇明星還挺多,陳的角色可能就賦予了這么一個沒有男朋友,永遠板著臉的警司形象吧。感覺女警司和其上司會爆發激烈的矛盾,和張家輝的角色會發生愛情,也許可以拍后續呢?

開場6分多鐘的長鏡頭槍戰絕對是本片一大亮點,劫匪出場,警察圍捕,街頭駁火,一氣呵成,大大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和整體性。
繼而抓捕行動緊隨其后,高樓攻堅,分屏拍攝,節奏緊湊。不過影片的后半段除了做飯吃飯和警察,劫匪,殺手在電梯間里交火談話兩個片段破有意味之外,就沒有太大的亮點。
最后雖然安排了殺手和劫匪因為萍水相逢互換身份,迎接宿命的結局,但也乏善可陳,反不如開頭那么驚艷了。
影片打破了一管警匪片秘密行動的慣例,將信息時代的的媒體也拉入博弈之中

很多年前看過這部電影的結尾,就產生了看它的興趣。當重新把《大事件》完整看一遍以后,感覺就是看不懂,這到底算怎么回事。僅有結尾才和警匪片靠上,這正的英雄是張家輝?還是陳慧琳(本人不喜歡她的演技,居然《無間道》還有她)?也許就是任賢齊演的那個阿元,警察想用一場捉匪秀,多次欺騙民眾,任賢齊多次表現出來的善良根本就是在扇香港警署的臉,從謊言的角度,偽正義的警署站在了反面,劫匪卻是喜歡上了這個滿嘴謊言的女主角,也許唯一女主角本身是多么善良,面對劫匪自負的她寧愿欺騙人民換取警署的“信譽”。
劫匪在多數人眼里就是十惡不赦的嗎?警察的話就可信嗎?杜琪峰不能拍出警察讓劫匪逃之夭夭,他卻用另一種衡量標準暗示了,誰是勝利者,誰才是英雄,那就是謊言。
還記得結尾,劫匪互換了任務,沒有誰就該賦予什么樣的社會身份,謊言即使是善意也該有個說法。
剛剛終于把傳說中的<大事件>看過了,國語配音,但并不突兀.
影片在沿襲杜某些風格的同時,很多地方留下了同大陸合作的痕跡,有這樣的感覺,不見的是配音帶來的,或許是尤勇的加入總是讓人聯想起國內一系列的搞笑警察片吧!
最初香港警察面對劫匪舉手求饒,成了媒體糾纏不休的話柄,為了挽回警察的聲譽,警方派出陳慧琳來組織一場巨大的秀:每個警察身上綁上了微型攝像頭,在精心的調度與安排的前面,漂亮的女公關和媒介們不停的周旋.故事的大部分的時間,發生在一個大廈里,于是藏匿在居民家里的劫匪利用網絡,和警察一起賣力的表演,真是一次滑稽又真實的戲.
劇情很新穎,節奏有些拖沓,結尾很意外,這大概也是杜的一貫手法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和音樂.
演員的陣容十分搞笑,首先任達華的出場就讓人忍俊不禁,在剛剛開完任務會后,嚴肅的氣氛還沒有緩和,他就跑到陳慧琳的辦公室調情.配樂也突然的從嚴肅音樂轉成浪漫曲,不倫不類.
緊接著,任賢齊操著臺灣普通話扮演一個隨時在耍酷的匪徒,說句心里話,就算他蓄起一臉胡須,滿頭長發

影片一開始時以槍戰為開端,看的是激動人心,打的很炫。但是有些疑問,悍匪是不是也太光明正大了吧,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既然想搶劫,不是低調些成功率更高嗎?弄得是全城轟動,引來了記者報道,警隊也出動很多人去逮捕。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悍匪能逃走,這影片恐怕在中國也看不到了。還有在張家輝和許紹雄追蹤任賢齊的時候,許紹雄說作為警察肯定是想能碰到一起大案子,我想作為警察能說這句話嗎?大案子意味著危險性高,危害也大,犧牲的可能性也高。最后結尾中任賢齊說想陳慧琳做他的女主角,感覺太莫名其妙了,都沒覺得他會對她有好感啊。倒是有一點,在綁架她時,并沒有真心想傷害她,不然她也不會沒受傷。
這部影片算是我看的任賢齊演的最好的了,陳慧琳在里面表現的很顯眼,一切指揮都聽她的。最后就是影片開始的長鏡頭太厲害了
大事件:網太大,想捕的魚都漏掉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