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31117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不該被遺忘的美
經過了幾十部上影、北影、長影大廠的80年代經典影片刷屏,以及珠影、瀟湘廠、廣西廠等南方廠補充豐富,還有西影的勇猛存在,峨影的這部感人心魄的片子確乎讓人覺得來的晚了點,似乎有種片名類似的早先被我“遺忘”的感覺~~
故事講的文革后改革開放初現的對比西部山區農村路線折騰導致貧窮導致的愛情婚姻的悲劇,其反映時代悲劇、人的愚昧、命運的辛酸壓抑和最后的希望,毋庸重復。峨影選取的山區農村場景、荒妹姐妹父母的人物故事,典型深刻,令人憤懣、同情、嘆息,好在最后的結局帶給人希望
愛情被誤解為奸情的戯碼自古以來便樂此不疲地上演著:見了光,丟了臉,入了獄,殉了情;“差一剎的天荒地老”淪落為“再來也許要天上團聚”的悲涼境地。
影片從女死者妹妹的視角引入並通過插敘的形式展開,抽絲破繭般揭開層層面紗,最終將故事完整呈現。
對於荒妹,愛情是如何煉成的呢?
對姐姐午夜幽會的察覺、看著姐姐的奸情曝光、對姐姐所作所爲當面狠狠地指責,通過姐姐的自殺對其相好小豹子的憤恨推及到所有男性。直到髮小榮樹返鄉后,這一切才漸漸發生了改變。
荒妹並不是一個天生就有著怪脾氣的姑娘。對姐姐的愛與緬懷讓她把這場悲劇歸罪於小豹子身上。從而,男人是危險的、不可親近的,要警惕著陷阱避免重蹈姐姐的覆轍。此時,榮樹以進步青年的形象重現在荒妹面前,他的朝氣和熱情感染著她,一點一點打破著她的防綫令她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人,而不再是劃到男性這一群體中一併深惡痛絕。她開始有了好的男人和壞的男人的區分,她所喜歡的對象與姐姐的“奸伕”很明顯成爲了兩個極端的代表
作為70后生人,第一次看到此片我還沒有上學,雖然年歲尚小,但有許多情節至今記憶頗深,比如存妮的死、裸露鏡頭以及荒妹的冷冰冰。昨天又看了一遍,在加深印象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感悟如下:
1、雖然我無法切身體會那個年代人的經歷,但根據祖輩和父母輩的介紹,以及其他方面的了解,我覺得此片對于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均有一定表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已屬不易。就這一點來說,此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感覺結局比較失敗,即荒妹父親被平反、荒妹不去相親。我特意留意了小說,其結尾并沒有一個明確交代,只是提出假設。(三畝塘的水面上,吹來一陣輕柔的暖氣。這正是大地回春的第一絲信息吧!它無聲地撫慰著塘邊的枯草,悄悄地拭干了急急走來的姑娘的淚。它終于真的來了嗎,來到這被愛情遺忘了的角落?)個人感覺如果作為悲劇收場,反而會更意味深長,更切近現實。
3、演員方面,很多熟面孔。小豹子張潮之前在《啊搖籃》里見過,難怪覺得好面熟。菱花(荒妹媽)的扮演者賀小書參演過《復試》,讓人感嘆歲月的無情
電影講述的是文革過后改革開放初期貧苦落后山村里的愛情故事,三條感情線:存妮和小豹子,英娣和二槐,荒妹和榮樹。前兩段是以悲劇收尾,后一段是以希望開始。如果物質和精神的貧瘠是釀造當時愛情悲劇本質原因,那么看看五六十年過去的今天,經濟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可快樂的情感生活似乎并沒因此而到來,愛情依舊遺忘很多角落,人與人的情感相反更加保守更加疏遠和脆弱。精神文化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步伐而處于貧瘠空白狀態,是導致如今現狀根本原因吧。可…有理由相信會越來越好吶。
N年前看的這片,都不明白情節到底是什么,現在看了看這樣的簡介,覺得更困惑了.汗!
影片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一個貧窮落后的鄉村令人扼腕的生活圖景,說明經濟上的貧窮與封建思想的猖撅緊緊連在一起,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貧困是造成悲劇的根源,但同時也展示出社會主義新人的萌生。
該片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運用打破時空順序的心理結構,描繪了具有典型特點的環境及人物性格,從而深刻有力、真實感人地表現了中國農村從50年代未到70年代未所走過的曲折道路,同時告訴人們,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才能根除封建主義,建立新型的精神文明。
影片渲染了一些富有強烈對比作用的戲劇性情節,包含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歷史內容,拓寬了該片主題思想的覆蓋面。賀小書及其他主要演員自然質樸的表演,真實感人,使角色所分別具有的悲劇性、歷史性和現實意義得到形象的揭示,顯示了創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強烈的感情體驗。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不該被遺忘的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