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戰國時代,群雄并立,戰亂紛繁。至于末期,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而至1600年,雖以豐臣家為正主,但其控制力在豐臣秀吉死后已經相當虛弱。德川家康在隱忍多年以后終于得以利用朝中閨閥斗爭為自己謀取權位。大河劇《葵 德川三代》(臺譯《新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德川三代將軍的命運悲喜。
作為一部需要在電視臺播放的常規電視劇,《葵 德川三代》(下稱《葵》劇)在結構上有些令人意外。把劇集前半部的高潮部分單獨抽出作為第一話,雖是吸引觀眾之舉,卻也為整部劇集定下了基調,使整部劇集的敘事更顯史詩性。談到史詩性,《葵》劇對于歷史的忠實還原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拋卻具體歷史人物的臺詞和演員的個人演繹,劇集第一話關原之戰對歷史細節的處理都幾近于史實記載(此話中最為戲說的部分應該算是戰役中龍套出場的日本劍圣宮本武藏了)。此等歷史劇集,較之天朝所謂歷史劇,非但觀賞性絲毫不遜,其對于歷史事件的具體認識也大有裨益。
歷史雖較之文學更為嚴謹,講求考證,卻也并不全是掉書袋的學問。好的歷史劇對史實的理解…

因為看書的原因,把大河劇《德川家康》重新拿出來放。龐大的49集也未能如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般洋洋灑灑道盡老烏龜的一生,劇中主要是寫了秀吉逝世到三代將軍家光孩子出生這段時間的事情。
對于秀吉死後,家康一步步奪取豐臣家天下的事一直如魚刺在喉。簡而言之,作為秀吉家臣的家康在秀吉死后,因為自己的實力已無人可對抗,最終對豐臣家取而代之成為江戶幕府的事件,以世人的眼光來看實在是大奸大惡之人,應該遭人唾棄。然而現狀并非如此,喜歡秀吉的人有之,喜歡家康的人亦有之,隨之也有大量的文化作品來表達這些情感觀點。這樣就不能僅僅以成王敗寇,正義總是站在勝利者一方的說法來解釋了。
對于家康取得天下的事件,我一開始的就如普通觀點一樣。后來倘若轉換角色試著以家康的角度思考的話,事情變得可以理解。家康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德川家康的名字總是和忍耐、韜光養晦之類的詞聯系在一起。從小為人質到三河崛起,再到依附于織田信長慢慢壯大,本能寺事件之時他已有實力爭奪天下無奈秀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組織力量奪取天下,之后迫于形式只能向秀吉…

【葵 德川三代】好看!《大日本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