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4123
《憤怒》2016年,高壓環境下人的崩潰
▁▁▁▁▁▁▁▁▁▁▁▁▁▁▁
主角父親說:一件小事都可能造成悲劇。
和情節映襯,對。主角反感這總是小心的態度。
▁▁▁▁▁▁▁▁▁▁▁▁▁▁▁
校長說:學會容忍別人。
對。主角的情緒總是由此引發。
▁▁▁▁▁▁▁▁▁▁▁▁▁▁▁
主角媽媽說:自殘的孩子有家庭問題。
對。這是奧維利亞的痛苦來源。
▁▁▁▁▁▁▁▁▁▁▁▁▁▁▁
校長對羅素的評價,一定錯了嗎?
沒那么簡單,如果主角看的是尼采呢?
▁▁▁▁▁▁▁▁▁▁▁▁▁▁▁
同學找人簽到,他采納了,并因此被退學
最開始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我其實是拒絕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還是下載下來了,在電腦里放了好久才看,但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非常喜歡。
電影的前半段我并沒有太認真的去看,也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電影的后半段真的很打動我。我喜歡男主角和女主角約會時,緊張、驚慌失措的樣子,我喜歡男主角和校長爭執時的固執、堅持、百口莫辯的感覺,我喜歡最后男主角得知女主角離開時的難過,又被校長“污蔑”時的憤怒。
剛開始看到這個標題,打開電影的時候,以為會看到一個類似于反抗社會,對抗現實不公的故事;看到電影的前半段以為是一個大學生通過艱難的學習生活,各種壓力壓迫之后終于成為人中龍鳳的故事;但是到最后出乎我的預料,其實電影是以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愛為線索講了一個唯物主義的男主角在父母的壓迫,同學、校長的猜疑與侮辱下追尋自我,最后由于現實社會的殘酷,以失敗告終的故事。
其實這里的男主角并沒有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他就像我們現實中的處于青春迷茫時期的我們一樣,有著自己的堅持,有著自己的愛好,有著自己的煩惱
男主就是一個有點報負和野心的學生,智商高,每門功課都是A,大學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打工,每天晚上都在宿舍看書,也沒參加課活動什么的,跟室友也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室友在宿舍排演莎士比亞聽古典音樂什么的,就對他的學習生活形成了困饒,與室友因為學習生活習慣不同搬出去本來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校長非要他上綱上線,給他扣上了不合群的帽子,并且因為對家庭生活和個人感情問東問西,男主恰好比較敏感,所以給出的答案都很沖。
另外這是個宗教學校,經常強制學生參加宗教學習,做為無神論者
《憤怒》2016年,高壓環境下人的崩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