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4863
神劇必備!關于《旺達》,一次閨蜜間的談話
【譯者按】本文為唐·德里羅所作,題為《Woman in the Distance》,刊登在文學雜志《Black Clock》第四期(已停刊),可以在 這里 看到原文。唐·德里羅非常敏銳地探察到了《旺達》的氣質,他在標題里就提到「距離」這詞,一如杜拉斯所言「這里,間距消失了」(這是巧合嗎?)。包括他還說「這是一部有顏色的黑白片」,以及「她是被設計出來的一片空無」。在我看來,旺達的「空」,一如李斯佩克朵「對空的癡迷」(科爾姆·托賓語);旺達的「貧窮」,一如「《 星辰時刻 》和瑪卡貝婭的貧窮」(埃蓮娜·西蘇語)
61年前路易馬勒的「情人們」是女性意識覺醒的代表作品,導演策劃了一場出逃,已為人妻的讓娜對于沉悶壓抑的生活讓她喘不過氣,在丈夫和友人面前她不顧道德的與情人逃離。導演將觀眾置于誘惑之中,甚至將偷情出逃這一主題刻意的營造出一種浪漫主義
52年前的「雌雄大盜」則充滿自由主義,影片另一個名字「我們沒有明天」,以極端的方式對抗社會舊習,注定悲劇的宿命歡唱起命運的贊歌.「陌路狂花」的女權成長、「天生殺人狂」的暴力愛情也都以一種極端的姿態詮釋自由的理想主義。
#BFI #Sight and Sound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 2022 首先還是感概如此幸運有這部影片的大銀幕放映,雖然故事表象上看起來是對雌雄大盜類型的解構,但我感受更深的是以女主失語的漫游狀態反凝視這個由男性構建的世界,也讓我想到了另一部很喜歡的電影《0.5毫米》。
影片風格上更像是一種記錄片形式,手持搭配自然光和現場收音帶來的視聽沖擊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很多時候的沉默和晃動的鏡頭都會帶來一種莫名的傷感,前半段有大量的人與“環境”的對照展現,開場就是一段橫搖大遠景鏡頭
Babara把一個女人的無助和絕望表達的極好。wanda不論做什么都是怯怯地,但卻是平靜地。她的聲音極小,吐字含糊卻不顫抖,可能她早就接受這一切了,對未來沒有期盼,也就不再憤怒。法官問她是否同意孩子隨父親,她不帶一絲思考就回答:“I have no objection”. 鏡頭語言同理,影片前段的長鏡頭,wanda著一身白,緩慢走在漆黑的煤廠,身體占畫幅比例極小,給人極強的壓迫感。以及在公路行駛的時候,她所擁有的小小的逼仄的空間。她對于一切都保持漠視,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也不關心明天做什么
影片開頭旺達的“出走”,讓我想起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出走”,我下意識的會將她們進行比照,但時代背景的差異,所帶來的社會政治文化的不同,也讓我認為,相較于娜拉在戲劇最后有著“作為人的覺醒”、“女性作為個體的意識”,旺達這個角色在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個有著強烈個體意識和性別意識的女性。導演并沒有將旺達只是作為一個“自由的女性”而已,她呈現出復雜的人:與所處的階層有關、與性別意識有關的復雜個體。
她或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底層女性的代表:一方面,她被制度所捆綁
神劇必備!關于《旺達》,一次閨蜜間的談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