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地說,《線人》不僅將原著小說的臉丟了個干凈,而且曝光了多線敘事模式的所有弊端刨除沒有頭緒的劇情和坑人的卡司,影片最大的噱頭不外乎“還原八十年代的洛杉磯”,可惜,除了滿眼的三七分背頭和薇諾娜·賴德那扎眼的中年婦女發型,我們看不到任何象征性的符號與標志。
唯一勉強貼近那個時代的標簽,是片中暗示性提及的艾滋病,這的確是那個時代集中爆發的產物。
其次,敘事手法上的毛病更是多如牛毛,《低俗小說》與《撞車》掀起的多線敘事熱,多來幾部《線人》就該給毀了。眾所周知

把它看作是一部長長的MV就好。
沒有看過喬丹其他的影片,但是單就這部而言,的確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完完全全的八十年代范兒。大V領閃光聳肩的短裙, 寬大的西裝配緊身白T恤,機車皮衣,寬肩套裝里面襯綢的大蝴蝶結領子。光是看看角們身上的華服就覺得不枉費這些時間,更別提另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角們是不穿衣服的...
還有音樂。絕對不是像海盜電臺那么小打小鬧,搞得像國慶60周年心中的歌集錦似的。迷離的電子樂和顫動的提琴一直給片子加溫,讓它成為了比《control》《the doors》之類正經樂隊傳記片頹得多的片子。80年代把反戰的愛與和平甩在幾條橫馬路之后,開始了百無禁忌的辰光。片子里的人們嗑藥np得理直氣壯,宏大主題已經沒人關心,所有的體驗又回歸肉體本身。80年、70年哪個更高尚?站在高地俯瞰LA的璀璨燈火,何嘗不是痛徹骨髓的寂寥。
上了劇情簡介的大當,居然還說有吸血鬼,我狂汗,這不就是一抨擊資產階級高度腐朽生活的警世片嗎?
不過其實整個人類社會在這兩年已經往這個方向發展了,漠視傳統、漠視倫理道德,一切以自生的感官與欲望為中心,不知責任感為何物,我們沒有信仰,如果有所謂的上帝的話,那就是一個用黃金堆砌的上帝,眼睛是鉆石的話更好。
以上人群中的不智者則堅定的按照自我中心的信念繼續前進,智者覺得空虛乏味糜爛卻無可奈何的繼續沉淪,所以已經無所謂智與不智。
人隨著成長總不斷的向高層面發展,但人心如果能停留在當初簡單即美的階段,或許得到幸福的可能性會大一點,精神生活永遠比物質生活來得重要,關鍵是要正視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
諸如此類啰哩啰唆的一大堆,或許和電影無關,因為實話這片蠻難看的,自己有感而發而已,很多東西其實自己也不懂自己了,算了吧。

《線人》藥丸級!The Informer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