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的第五集,歐洲。
看之前,我們對這一集是非常期待的。期待的原因大概有下面這三個:
原因之一,BBC 要講我們這里了,要講我們這里的動植物和山水了!
我們最近九年都住在意大利,再加上六年前搬來山里之后,又看鳥又看植物又看昆蟲又采蘑菇什么的,所以我們算是既把這里當家,也對這里的自然略知一二。
原因之二,看 BBC 怎么拍「空蕩蕩」的歐洲!
如果不是年初偶然關注起了環境問題,我們應該還是會跟每一個人說出那些大家都無比熟悉的話吧——歐洲哪哪都好,藍天白云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是由英國BBC團隊合作拍攝的一部關于當今七大洲動物們的生存狀況。在觀看的過程中,跟隨攝影師鏡頭進入動物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一種動物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性,笨拙、殘暴堅韌、勇敢、愛……不管是什么樣子的,都讓人討厭不起來,生存本就困難,又沒有我們那么復雜的思想,怎能去評判好壞?
這部紀錄片當中最飽受爭議的就是關于生態環保意識的爭論。對此我也有一些小看法,隨著全球變暖南極洲冰川的融化,海面上漂浮大面積的浮冰,使生活在當地的企鵝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

劇情簡介:《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記錄了地球七大洲上各種匪夷所思而又鮮為人知的動物故事。
2億年前,地球上還只有一塊大陸。直到數百萬年前,板塊運動使這塊大陸分崩離析,最終才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今天,七大洲已經形成各具特色的樣貌。
富饒的南美洲,有各種令人感慨的神奇之處。
奔放的非洲,野性十足。
廣袤無垠的北美洲,最為變幻莫測。
與世隔絕的澳洲,是一片奇珍異獸的天堂:
從赤道一直延伸至北極圈的亞洲,擁有各種各樣的極致之美:
南極洲,98%的陸地都覆蓋著冰雪,當然現在沒有了:
從籌備期到制作過程,《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的各個環節都具備著「成為神作」的前置條件。
導演弗雷迪·德瓦斯,來自《地球脈動2》團隊,本身就是一個讓人放心的標簽。
拍攝陣容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牽頭,制作過程中得到了包括央視在內世界多家電視臺的協助。由1500多人組成的團隊,歷時4年,分別走訪了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深入野外,在大量極限條件下拍攝到的珍貴影像,構成了《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的素材基礎。
后期制作上,獲得過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等多個獎項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親自操刀

紀錄片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能帶觀眾領略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山河之志,一睹奇人異事地球村落的萬種風情。
拍攝團隊風餐露宿不計酬勞奔波萬里,有時候為了捕捉一個鏡頭,可能要耗上一天甚至幾天的蹲守,很敬佩這些走遍七大洲四大洋的拓荒者,他們挖掘出那些不為人知的物種和學科,記錄下那些神秘古老的奇觀和文化,讓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大開眼界。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看完“七個世界”,就算沒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不得不贊嘆,“星球值得”!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我為什么最期待《七個世界》第五集《歐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