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40198
“人山人海”█_名捕邪神塑造顯懸殊_★_誤引觀眾走火入歧途_█
看這部電影的歷程雖然不能和老鐵追兇的艱辛相提并論,但也夠曲折。最早看到“人山人海”的簡介,說是取自真實的故事,貴州五兄弟尋找殺害弟弟的真兇,感覺很有意思,很真實,很中國,想必在追兇的過程里,有很多中國真正的現狀。
好不容易等來國內公映,第一個困難,該片在深圳的場次少得可憐,只有花園城一家,為了支持國產電影(這部電影的公映就是一個奇跡),買了兌換券趕過去,影院告知該片僅在貴賓廳放映,票價100元,僅有20個座位,而且一天只有一場。好吧。影院要考慮商業收益,也無可指責。可這部片子從宣傳,院線,就已經失敗了。如果所有有思想的導演(況且這還是得獎的片子)都只能獲得這樣的“回報”,今后還會有誰會繼續這樣的艱辛之路呢?
再回到片子,已經預料到會看到中國底層人生活的真實情況,這一點電影做到了。無論是追兇者,還是兇手家里都不是特別寬裕。老鐵在重慶的工友是一個吸毒者。重慶貧民窟的畫面讓人多少覺得有些觸目驚心,不知大家還能把它跟Bo書記大力建設的那個重慶相聯系嗎?看這一幕的時候,甚至想到了不日前被擊斃的周克華
首先說看完這個電影實在需要一點耐心,大段大段沒有對白和背景音樂的空白畫面讓人多少有點兒焦躁,幾十秒不變的鏡頭,不知道導演是想表達什么,如果是沉悶和壓抑的話,那真的傳遞的非常好。
其次說一下這個片子本身,我覺得“千里追兇”這個背景,在整個影片的敘事過程中已經隱退了,主角可以換成一個找兒子的媽,或是一個上訪的釘子戶,或是任何執著堅持某事的底層人民,因為它要傳遞的東西無非兩點:一,底層的執著,一根筋,內心所堅持的實質正義,二,底層的生活狀態,社會真實的陰暗面,以及人物在其中的掙扎與堅持。國內的文藝片多擅長此道,也愛拿出來說事兒,當然,拿得獎也不少。基于以上兩點,我就不想去糾結這個電影與事件本身的出入了,因為它根本就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烘托一種氛圍,這種生命掙扎的氣息就隨著鏡頭下貴州的白山黑水,塵土漫天,重慶偏街小巷的荒涼破敗,市井煩雜,和山西黑煤礦里不人不鬼,充滿絕望的畫面緩慢展開升騰,我在其中感到的只有壓抑和無奈。
所以,總體而言,電影浪費了一個特別的故事,人物泛化而不真實
其實看的是國內版,但是我仍然覺得,powerful,有力。雖然官方版故事框架已然亂七八糟,但是對現實的刻畫正是我理解和熟悉的中國,細節、人物、無不精準到位。作為重慶人特別覺得重慶貧民窟一場戲很贊。后來看影評,很多人說導演故意將故事編的比現實黑暗,取景也故意取最窮最差的地方,有向八國聯軍邀寵要獎的嫌疑。創作人員是不是有這樣的動機我不知道也不評價,而電影所據的事實確實也沒有黑礦的情節。但我認為就電影來說,高于生活一般是必要的,完全和事實一樣那叫紀錄片。而高于生活怎么個高法,或許才是大家爭論的重點。有人不喜歡抗戰劇的“高法”,自然也有人不喜歡本片的“高法”。其實無妨看開點,這只是一部電影,它沒有申奧的職責,也不是CCTV對外的宣傳影片。它很大程度上是主創內心對現實的反映。而且我覺得這和我內心的中國很像。自爆煤礦這種極端的事情或許不是真有,但是人在極端條件下的瘋狂很符合國人某時的心理狀況。要知道,我們腳底下是中國,請不要假裝不認識。
為什么去看這部片子?源于我內心也有相同的感觸,每次走到鄉村、鄉鎮,都感嘆中國之貧窮。即便是在繁華的都市,那些骯臟的陋巷,那些貧瘠、麻木、無望又辛苦的人們。重慶那些陋巷我太熟悉了,離繁華的解放碑不遠處,這些陋巷還少嗎?把這些東西真實地在大屏幕上展現出來,把這些人生活的狀態真實地展現出來當然需要莫大的勇氣,但是作為一部電影而不是紀錄片,在情節的組織上就存在缺陷了,老鐵到重慶去瞎找,沒一點線索?老鐵去找他的情人,跟他要找肖強又有什么關系,如果僅僅是想讓觀眾更立體地看到老鐵這個人物的性格,這種安排也非常地勉強,缺乏邏輯性,有點莫名其妙。與之對比的是,我比較喜歡的是印度有個影片叫《河邊的男洗衣工》,電影展現的兩條線,中產階級和下層民眾的生活,可是人物關系的邏輯性要強得多。
“人山人海”█_名捕邪神塑造顯懸殊_★_誤引觀眾走火入歧途_█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