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預告片的時侯還是期待了一段時間的。但是真正看起來也只覺得開場的部分拍的還可以。跟原著是不一樣的,電影已經改成了輕松愉快的美國喜劇,反響并不算好,改編原著
首先,電影將時代背景放在現代,而非小說中的十七世紀。但是小人國的情況卻是相同的如同十七世紀的英國。
這便是兩個格列佛的境遇不同了。電影中格列佛帶入了大量的現代知識,不免讓人對于尚處于古代的小人國有所輕視。不是小說中格列佛與小人國是處于“平等”的,這是小說中格列佛的局限性,也正是這種局限性,才能使格列佛的小人國之旅充滿諷刺意味。
而電影則側重于格列佛的現代思想對于小人國的塑造,列如格列佛抄襲其他電影,音樂,來營造一種笑料
從電影本身來講,并沒有什么讓人大呼過癮的地方,時長一小時二十四分鐘,在近二十年的電影作品里應該也算不上什么大制作。
看改編電影總會將電影和原著做對比,這是改編電影的命運,誰也改變不了,絕大多數無法超越原著,只能無限接近原著,偶爾出現的超越原著的作品,大多有這么幾個原因:第一,絕大多數人還沒看過原著,因為先入為主看了電影或電視劇而被影視作品帶了節奏,無法再接受原著,個人認為西游記是最為典型的代表。第二,編劇進行了二次創作,且二次創作融入了時代因素

《格列佛游記》作為小時候最喜歡的小說之一,我可以說是看了不下四遍,這本書最出名之處在于小人國與大人國的描寫,另外還有飛島國與慧馬國,以有趣荒誕的劇情來諷刺當時的英國政府,此書充滿了較深的內涵,然而小時年幼不懂,現在再看一遍應該會多很多新的感想。電影對原著進行了較大的改編,劇情上變成了屌絲主角通過小人國歷險進行了改變從而泡到了女主的故事,可以說是好萊塢比較通俗的套路。不過作為電影來說,這樣的改編我認為還是挺有趣的。另外我認為最突出的是細節方面部分

庸碌凡人誤入小人國,搖身一變成英雄偶像。體形的懸殊成就了普通人的意淫夢想,但如果一味活在假象的趣味中聃于享樂,到頭來也只能變成精神上的侏儒。雖然全片始終強調著勇氣、自信與志氣,可絕大多趣味僅止于體形差異帶來的笑料上。

“格列佛游記”無效勵志片的經典模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