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0175
喜喪:如果爸媽需要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他們身邊
在兜兜轉轉中,每個家庭都活得艱苦,與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大比起來,倒是良善些,二兒媳婦的前倨后恭……,只能算活著,臨吃老鼠藥前,禱告菩薩保佑我兒平平安安……,再沒有堅持到敬老院來接的那一天……。喜喪,不過是扭曲價值觀的最大諷刺。好似兒女的畢業狂歡,解脫了……。殊不知等待他們的就是同樣的輪回。
老人的最后一席容身之處在哪里?
“你小孩懂什么”小孩什么不懂,你們做著他們會看著學著。
平平媽媽嫌棄老人已經讓人觸目了,沒想到還有更甚的--老人下跪,觀音看著,這一刻無言,血脈充脹的憤怒,或許她以后老了會反思自己行為嘛?不會!這是她的日常,她也不過麻木現實的螻蟻,壓抑的現實沉重得無法喘息--老無所依,垃圾一樣掃地出門。
她得了笑病…夢到自己去世的娘…二女兒老公帶她看病被坑了錢…她笑了可能是因為她一直不好意思哭吧…生冷的現實抵擋在滾燙的喉嚨,誰敢說什么,誰又能說什么?
大多數寫實的電影在真實性上都讓人尷尬
原因不只在于沒有能正確處理演員的表演
(情境的設計,而不是讓演員去過度表演)
更為重要的是對聲音的無意識或胡亂處理
演員念誦臺詞時使用的簡單配音不用說了
這是為何一部電影會被認為是電視的原因
構成電視的一切都在影像的表層運作,是
為了完成理解的直接性,但是對電影來說
體驗的深度被無條件地加劇,我們需要它
不只是為了一個故事,還有感官上的愉悅
這是為何電影對于影像的真實性如此苛責
觀眾忍受不住一部電影流露出稍微的虛假
當然
我的奶奶剛好就到了這個階段,所以覺得一些細節拍得很好,讓人很有代入感。眾生皆苦,有時候不孝是因為分身乏術和窮。人人都請得起護工,住的起豪華養老院,這類電影也就不存在了。
打三星的原因是我突然發現咱們電影里特別喜歡拍“完美受害人”,片子里這個老奶奶多明白事理啊,不爭不搶連冤枉她偷錢也默默忍受了,片尾還要升華一下她有多好。作為這個年紀的老人,好到不真實了,衰老帶來的副作用會有偏執和失智等等,很多家庭矛盾來源于此。
就我前幾年在基層,在一些村里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情況真的很多
喜喪:如果爸媽需要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他們身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