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就看過此劇的片段,登時憤怒至極,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直接去看正劇,今天特地直接看最后一集對結局一探究竟,果然不負國產傳統之名,女人在受害之后終究是要被提倡做圣母的,要無條件以德報怨,哪怕被迫害了十幾年,哪怕已經是被仇人打成殘廢,也要如圣母一般放下仇恨去跪舔仇人,因為在中國主流看來,女人傻成這樣才是好女人,女人沒智商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這樣的劇,最終還是好評,這種女人必須討好男權的價值觀被主流認同,所以還有哪個孫子腆著臉跟哥說中國對女人好?過來我給你一鎬把子?

也許這樣的機緣巧合現實中很少有!但是這平凡的演繹會讓國人感動許久許久
![]()
樓師傅,我給你跪下了。那么精神高尚的人,非要找長安車代言,每一集茫茫多的長安,貌似在彰顯一種人人小康的高品質生活。可是你不能高富帥、矮丑擼全都開長安車啊,還時不時整個特寫鏡頭,看得我惡心了。
不過拋去一起主觀、非理性層面的因素,《養父》在傾向寫實主義的原則下淋漓盡致表現了底層人物的無力感,往往推向高潮的氣氛,就是底層人物在本已無力的現實面前發生一些更無力的事情推動,而主角卻以靜水深流的姿態坦然接受。的確,張國立的確當得上靜水深流,這是一種歲月的積淀,我懷著八分的敬意認為,張國立在生活、家境如今優越一般老百姓的時候,還能演出那段磨難的歲月。
我總是不自覺會將喜劇與喜劇比較,悲劇跟悲劇對照。幸福的含義只有一種,而不幸千差萬別。余華的《人生》算得上與之比肩的洋蔥了。只是,福貴處于一艘沉沒的客輪,任何希望在他面前恍然飄過,他想抓住點什么,最終卻什么也沒抓住;而樓志軍,我更愿意深信他是想把大眾帶往溫暖,明媚的地方,而沒以悲觀主義態度毀滅掉所有。當然,或許不愿承認
![]()
雖然在故事的結構上有一些戲劇性。但是演員的親情表演很給力。當養父知道自己好景不長時,在給三個收養的孩子找歸宿的過程中,有人性的高尚和丑惡的斗爭,真情流露著血緣至親,同時有金錢和利益的爭斗。
大女兒親生父親是生意人,當生意場上不如意時歸咎于女兒的生辰八字不好,寧愿不相認。金錢作祟!
二兒子更是命苦,被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認領走。只是這家的女主人因丟子之痛精神失常,男主人為了安慰她讓小新充當代替。自私作祟。
小女兒因為患有先心病,手術前必須有親生父母的法律授權。可是誰知道小婉是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她的親生父母此時已經各自組建的自己的家庭,為了不破壞自己生活的安穩只能是坐以待斃。不負責的人啊,懦弱作祟。
![]()
顯然這部電視拍的十分悲情和巧合,也許很多情節遠遠脫離生活 ,煽情處太多!咱們大部分人很難碰遇到甚至是見到此類事情,它能一下子突破我們心里承受的底線,每一個細節都在考驗自己的內心和眼淚。雖然最后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局,讓大家糾結的心里終于有了一個落腳點。然這一點反而讓人從故事中脫離出來,回到現實,不好評斷這段是畫蛇添足,還是是錦上添花!但是藝術畢竟是藝術,但是藝術的精髓畢竟是留了下來了,讓我們懂的什么是坦誠,是真誠,是包容,是幸福,是理解,是體諒,是心胸等等。因為此劇讓我們記住生活中最給力一種態度;生活沒有如果,只有結果;人生除死無大事!
![]()
`看不了這樣的電視```心疼```
![]()
父的定義是什么都沒搞清,何談“養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