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打在這位老婦人的臉上,更顯慘白,眼睛睜著,嘴微微張著,痛苦的余息還在她臉上晃蕩,就在大概5分鐘之前———
托尼慌亂的把她推到一個小屋里,因為他看見妹夫——法西斯的擁護者——朝他的商店走來,一旦被妹夫發現,后果不堪想象,還好是虛驚一場,于是他返回到小屋里。
下一幕給我的觀影體驗不亞于從50米的高臺上跳下去,心臟似乎被拿出來在沸水里泡著,全身都在燃燒,雞皮疙瘩開始擠壓毛細血孔。我望著諾大的銀幕,真是暗自慶幸,早上六點半起床, 兩個半小時的路程

恐懼和惡的距離那么近。人因為軟弱,那么弱小。戰爭的本源,恐懼和軟弱。當你置身于一個“錯”的世界,面對這錯的誘惑或是拷打,你還能分清善于惡嗎,即便能分清,你還會堅持嗎?即便能堅持,但它對你的誘惑足以大,或是拷打足以致命,你會怎么做?即便你都做到了,經歷過時間的考驗,你會如一嗎?
當一步步推敲那么可怕,但是我,一個看似有追求的男人,對事物,對世界有著最原始的軟弱與恐懼。
做出決定很艱難,在時間中履行決定更艱難。
這是一部反映戰爭,目前我的觀影中最好的電影。沒有直接的刀光劍影,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而且剖析了戰爭的實質,戰爭的來源,更把人性詮釋的極好。
每一個人物指代某一類型的人,主角具有代表性,美好中有殘酷,殘酷中有善良。
聯想到莎翁筆下麥克白,聯想到哈姆雷特——是生存還是毀滅。

這部描寫二戰德軍占領的斯洛伐克小鎮的電影,沒有暴力,沒有屠殺, 沒有血腥,甚至大部分時間講的生活種的瑣事,幽默詼諧, 只有偶爾的音樂漏了線兒, 讓人有點怕, 但它卻比并比直接描寫大屠殺的電影更體現了戰爭的殘酷。 它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托尼的農民,他是個木匠,可是找不到工作, 整天被老婆罵,他的妹夫加入了黨衛軍, 正領導著城里的猶太人修建一個紀念納粹封功偉業的巴比倫塔。 托尼為人老實,他內心高傲,但是軟弱,他正天帶著一條狗,心里對納粹不滿,但是也不能做什么。有一天妹夫來訪,帶了好久沒見過的好吃的, 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托尼有工作了!! 因為納粹的”亞利安化“政策, 他將成為鎮上主大街上一個商店的主人,而商店的原主人因為是猶太人,不能經營商店了。 一家人為此,喝了一通宵的酒, 高興的又唱又跳。 第二天,托尼去”上班“ , 但發現店主是個老的不行的耳聾眼花的老太婆,商店是賣扣子的, 老太太完全不理解托尼是來干什么的。托尼人心軟,不知道怎么辦,直到一個好朋友解圍,說商店沒什么貨,賺不上錢

《大街上的商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