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制片廠
中國第一部長篇有聲立體卡通
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出品
監制:張善琨
編劇:王乾白
顧問:陳翼青
錄音:劉恩澤(采用中華通錄音機)
音樂指揮:黃貽鈞
音樂顧問:章正凡
作曲:陸仲任
效果:陳中
剪輯:王金義
洗印:許荷香、林祥富、陳鑫甫
設計:陳啟發、費伯夷
攝影:劉廣興、陳正發、周家讓、石鳳岐、孫緋霞
背景:曹旭、陳方千、唐濤、范曼云

昨天晚上看了萬籟鳴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該片在角色形象以及風景描繪上是中國傳統風格,其中,最有趣的是孫悟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只猴子,手腳總是彎著的——沒一點威風凜凜的感覺。最倒霉的依舊是沙僧,變成結巴了。
而在角色動作方面的處理上就很有迪士尼的范兒——把人物理化。比如里面的沙僧被牛魔王踩成一張紙,八戒吹氣球似地又把他吹圓實了。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的處理非常現代,八戒從鐵扇公主那兒騙來芭蕉扇時,作者表現他得意忘形的樣子是拿起芭蕉扇當吉他邊彈邊唱。
這部片子是1941年在上海上映的,因此整個故事也是對抗日戰爭的隱喻——最終戰勝牛魔王是悟空、八戒、沙僧以及火焰山附近村民同心協力的結果。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之后的13年,萬籟鳴無緣繼續動畫事業。1954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邀請萬籟鳴擔任藝術顧問,他才重拾生疏的畫筆。5年后拍攝完成目前中國動畫的最高峰《大鬧天宮》。然而之后因為文革”期間,有人質疑,這部片子借古諷今:因為玉皇大帝嘴下有顆痣,而毛主席下頜也有顆痣,孫悟空到底是在反誰?萬籟鳴遭到隔離審查。

我對國產影片一般沒什么信心,尤其是摻雜了主旋律思想的。之前看過一些老電影全是因為需要考試,能挑出來說得上喜歡的也就《小城之春》一個。要不是因為需要寫論文,這部片子我可能也就錯過了。
作為戰時出品的影片,其中摻雜了說教也情有可原,影片觀賞性并沒有因此打折扣。打斗的場景添加了喜劇元素,也更加耐看。
比較讓我吃驚的地方,是所有人物的動作設計都符合人物形象,并且動作都有重心。也就是說人物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實打實踩在地上的,跌倒也好,跑步也好,都是實實在在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現在的國產動畫,人物基本上都是飄的。走起路來都是“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走一步滑出去好遠。雖然很不想這樣講,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感覺真的是退步了。

《鐵扇公主》韓蘭根主演,國產動畫曾經也牛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