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五月之戀,是被臺灣和哈爾濱這兩個地方所吸引了,想起了我在臺灣和白小木的故事!回哈爾濱后,我努力去忘記我們的點點滴滴,不敢去回憶,可是在臺灣和你度過的三個月是真實的三個月,沒有辦法忘記。你總說我說話卷舌特嚴重,說我說話特土,沒辦法啊,我是哈爾濱姑娘。你沒有看過雪,我說哈爾濱有的是雪,冬天來哈爾濱吧!終究,我們經歷了春夏秋,卻沒能一起度過冬天!電影里雖然是十幾年前的臺灣,但是同樣的臺鐵,便利店,機車,好像一點都沒有變化,它真實的存在過。感謝你留給我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你知道五月雪嗎?
-我只知道五月天!
一段清純的故事就這樣從網絡上開始了,一段和臺灣樂隊五月天有關的故事
女孩喧喧是一個在哈爾濱學京劇的孩子,青春俏麗有靈氣
男生阿磊有些年輕氣盛,把誰也不放在眼里,他是五月天里石頭的弟弟,幫樂隊做網站
喧喧象很多年輕的孩子一樣,喜歡五月天,喜歡主唱阿信
而阿磊日常工作中的一項就是幫五月天給歌迷們回信
就這樣喧喧和阿信慢慢交流起來,到了五月份,喧喧在的劇團到臺灣去演出
她約阿磊陪她去三義看油桐花,那紛紛揚揚落下的花朵就是傳說中的五月雪
兩個人約在誠品書店見面,阿磊卻不敢相認,只能跟在后面陪她去三義
在回來的路上,喧喧終于認出了阿磊,兩個人有些尷尬,但卻慢慢相處著
后來阿磊陪喧喧去尋找她爺爺的足跡,在特別漂亮的景色里
阿磊漸漸愛上了喧喧,他驚奇的發現這個女孩就是舞臺上唱念作打的花旦
這時候,喧喧離開臺北的日子也近了,她留給阿磊一本日記
全是她在哈爾濱的時候,想象自己身在臺北的心情
忠孝東路,誠品書店。。
本片因五月雪展開,在雪景里收尾,加上內容,算得上是部比較純凈的電影。有點淡淡的微言大愛的感覺。
看前一半就以為是個青春偶像劇,帥小伙和漂亮姑娘網戀了,然后見光了,然后春心蕩漾就完了,就像是五月花飄零在風里,然后歸于沉寂。不一樣的是,加了個臺灣爺爺,這個深度就不一樣了,什么鄉愁啦,什么溫馨的親情啦,什么海峽兩岸骨肉心連心啦,就全都說的通了。所以編劇就高明在這了。
有一點,爺爺買書的時候是不是穿越了?好像開頭在誠品的橋段啊。然后爺爺去看了阿信,我覺得挺雷的。但是阿信好像沒覺得特雷,只是對那位爺爺表示了敬意。
阿磊經過情竇初開的洗禮,能寫出好聽的歌了,可見追女孩的時候會催生靈感。常識告訴我們,戀愛中的人智商會降低。那么,是不是因為愛的作用,有一部分智商轉化成靈感了……
可能是和藍色大門的人物設定相似,陳柏霖又演了個沒心沒肺的小子。

什么叫偶像劇?
1993年第一次聽說,來自日本的《愛情打獵族》算是我的第一部。偶像劇的主題大多是一些俊男美女的愛情故事,其中關鍵的是主角必須是時下人氣頗旺的青春偶像。五月天我了解不多,所以《五月之戀》對我來說應該沒有偶像劇的味道吧。
那么談談《五》劇:
元素:故事盡管發生在臺灣,但是情節涉及大陸,而且糾纏住外省人,本省籍,大陸的城市哈爾濱,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讓人覺得這個故事離我們很近;另外,五月天是臺灣的搖滾樂隊,但是也需要有京劇來唱戲;海峽兩岸的主題是什么,那么需要京劇團訪臺演出,當然也有了兩岸的愛情估計以及骨肉相連;網絡在今天誰都不能繞過,那么故事就從網戀開始。。。。。。
總的來說情節比較弱智。首先我覺得哈爾濱人頭一次到臺灣以后可以很從容地裝病出去見網友,而且事先不聯系,只是憑著網絡的要約就去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后沖著桐花唱著“相逢除非是夢里”,這個我的智商還可以斷定它的虛假。其次,東北話和臺灣國語的差別之大估計大多數中國人都可以馬上聽出來吧,五月天的那個帥哥居然愣沒聽出來

雖然劉亦菲的演技實在有夠生硬,和陳柏霖的來電感覺假的可以,但是真的是青春加漂亮啊,五月雪下的淺吟輕唱,火車軌道上的回眸一笑,是無法忽視的耀眼

“五月之戀”哈爾濱的白雪和臺灣的油桐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