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緣修道半緣君
古代詩人有不少好酒之人,也因此流傳下很多與酒有關的詩詞佳句。自稱是酒中仙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寫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赤壁大戰之前意氣風發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志得意滿放出豪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喜歡用飲酒排遣辛勞的白居易有關酒的詩便有八百首,《問劉十九》中用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邀朋友合飲;狂妄的羅隱在《自遣》中瀟灑寫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成為后人爭相引用的經典詩句。
唐朝詩人元稹的《離思》與酒并未有任何關系,只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可是這一句“半緣修道半緣君”卻道出了很多醉酒之人的心態:一半因為酒一半因為無常世事。元稹痛失愛妻,于是有他的“曾經滄海難為水”,可在那些醉酒人的心中又有誰不是有自己的“除卻巫山不是云”呢?
電影中出現的酒,一些用來慶賀,一些用來悼念,一些為了抵御寒冷,一些用來逃避傷害。
“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The)的家庭宴會中,十七歲的莉茲想要嘗口香檳卻被父親阻止了

一直以來覺得香港人是務實聰明的,他們的電視劇是,電影也是。
每當在人際關系的泥潭里有些手足無措時,看看港片,就能得到處世的小聰明。
《千杯不醉》和《百年好合》,都是港片的愛情小品,將愛情這個千古難題用港人獨特的小智慧輕松解構,就像一個咖喱雞飯。
吳彥祖和楊千嬅,古天樂和鄭秀文,你更喜歡那一個組合?
千因為是很久以前看的,有點忘記了,但是曾經摘錄了一個經典對白,就是結婚這事要見好就上,不能拖更不能想的。
百呢,“一段愛情能帶來多大的傷痛,必定曾經帶來多大的快樂”,想好的部分就可以了,還真是這樣,是還剩半瓶水還是還有半瓶水?生活絕對是不完美的,就看你怎么看了。
港人真的是很聰明。
ps:這兩部都是有誠意的電影,有誠意、言之有物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知道《千杯不醉》是爾東升拍的以后,我很吃驚。印象中他的形象總在陸川和王家衛之間徘徊,他的風格也被我定位在了《門徒》、《早熟》這類偏重討論社會倫理道德的片子里。然而他在2005年拍出一部這么街頭,這么市井,這么庸俗卻很溫馨的片子,我想,不能拿現在的邏輯去思考這個片子。這應該是那個時候的爾冬升吧,我們都還不太熟的爾冬升,加上一如既往大笑姑婆的楊千嬅,還不太會在鏡頭前裝壞耍酷的吳彥祖,組合成了現在的眼光來看可謂“巨星云集”的平民小片。
我想不到這樣的片子我能看第二遍。兩遍都是在電影頻道看的,兩次都沒從頭看,卻很貪戀其中帶來的那種歡樂和感動。然而兩次看的心境也變得很不一樣。當然,小敏數家規、友鄰們企圖用各種各樣的酒把小敏灌倒的這些細節還是會讓我笑岔氣。片子的氣氛總體很輕松,不過輕松的背后總要有點小插曲,這可能是屬于小敏和米高的艱難抉擇,也可能是發生在你我他她它身上對于未來的某次決定。
我總覺得影片的節奏到后來有些倉促。突然之間,米高就喝不醉了,米高就決定了,米高就要留下來
記不清是第幾次看這部劇,可昨晚看卻讓我印象深刻無比。以前或許只是被吳先生的顏所驚艷沉迷,可這次卻引發了我許多關于其他事情的思考。
先來聊聊演員。
楊千嬅,從志明與春嬌到新扎師妹再到這部千杯不醉,在人前堅強堅定老大姐,能力強事業心重,視男人為無物。而一旦遇見沉淪,生活翻天覆地的變,會考慮他在想什么,會對一切不安,想要用手機綁定尋求名正言順感,想要把行囊藏起來避免他離開,也多了更多癡心埋怨和小女生姿態。其實也就是,遇見一個人之后,由硬到柔的變化吧。在遇見那個人之后

其實這個電影,很久以前看過。但是一直不記得。然而昨晚上,當我洗澡、洗衣服、打掃屋子,把自己折騰的要死的時候,看著看著就哭了。
實際上,還是沒記住。只是電視里凌晨劇場孤零零放著這部多年前的電影,我終于感到平靜了。
楊千嬅還是那個樣子。無論是干柴烈火、行運超人、花好月圓。她一直是那樣的港女,像我身邊任何好友有時也是自己。原來她那么多電影,我都看過。她的歌,我只知道《小城大事》,還是因為某個超女唱過,覺得不錯,再重新翻找,才知道,哦,原來是她啊。
吳彥祖原來這么年輕。天天看廣告,說著不順溜的普通話,你值得擁有。曉丸子說喜歡這個氣質。我還是喜歡,玻璃之城里的康橋。門徒、竊聽風云、新宿事件。那么多角色,我始終喜歡記憶中的少年模樣而不是美中年。
我太喜歡一切開始的模樣。就像周杰倫還不是董只是帶著鴨舌帽,唱可愛女人。喜歡古天樂還是白嫩嫩的楊過。喜歡現在說不愛了的他,笑瞇瞇給我撓癢癢的樣子。
所有人,所有事開始的時候,總是會有笨拙,青澀,不完整。可是時間一久,越來越熟練,成為了一開始想要的模樣

“千杯不醉”戴夢夢新作,你為誰而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