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部片子,本來是為了貓咪來看的,可是在看的過程中卻哭了無數次,這不只是一部貓咪電影,導演其實想說的是人生。
去年秋季的片子,在B站無意中點開,關于漫畫家小島麻子(原型應該是大島弓子)的故事,作為觀者,B站彈幕到最后一集大家說的都是寂寞啊,孤獨啊,到最后只有一個人怎么辦啊?可是我想導演犬童一心并沒有想表示這個,甚至作為一個導演,這部片子都沒有加入多少的個人感情,就是一個講述者,一個旁觀者,沒有過多的表示自己的感情。一切就像是一首散文詩,并不必要問什么主題思想。
片子的最后所有的鋪墊,所有和女主角有關交集的人都漸行漸遠,可是回到家里卻有一屋子等待自己的貓(回到家里等待自己的只有一屋子貓),讀一下這兩句話,看一看有什么區別?
人是群居動物,所以寂寞啊,孤獨啊,都是常常被說的主題,甚至讓人為這個落淚,可是要是我完全不在乎呢?
第二集的時候漫畫家問教育兒子結婚生子的觀鳥者,我生病沒有了子宮卵巢,那么我的人生是不是完全沒有意義了呢?
人生啊,那到底是什么?
看到最后
曾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享受平凡細碎的幸福,也曾在心中陰霾的日子里懷疑人生的意義。生活就這樣起起落落著。
直到今天,看到日劇《咕咕是一只貓》的終結篇。日本人最擅長把淺顯又深刻的老生常談放進最生活化的細節中來講述,頗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
四集講了四個主要故事,他們分別是老人的故事——幸福的童年和不幸的后來;巧遇天真無邪的孩子以及相依為命的父子;和青春年少時喜歡的女孩兒重逢;隨時光流逝夢想的成就以及留不住的人。它們讓人看到生命何其辛苦,有那么多生老病死,孤獨寂寞,可也有那么多溫情、偶遇、愛情、友情、又或者介于愛情與友情之間的感情、夢想實現,以及一個小小生靈的依賴。
有的人覺得劇集好治愈,有的人覺得好悲涼。其實就取決于你看到的是哪一面。人生就是這么有苦有甜。
它讓我想起前一陣子看的英劇,在科技解決了生理局限后,我們就能獲得完滿的幸福嗎?答案當然不是。當時看得我一陣陣心里發緊,有些透不過氣來。但今天有一部分的我釋然了,無論怎樣,人都不能抗拒生命中的痛苦,這或許是祂的安排吧。
早晨打開窗簾

剛看完這部劇,沖了一個熱水澡,腦海里不停閃現著劇中的畫面。第一集麻子睡前看見的貓咪手影戲,可愛調皮,唯妙唯俏;第二集結尾的吹笛舞步;第三集少女時期的懵懂情愫,與多年以后重逢的喜悅;第四集菊地凜子扮演的路人大姐姐,為小時候的麻子戴上那朵紫色的花。
它們都深深打動了我,我私以為,這不僅僅是一部吸貓劇,在暖萌的外衣之下,它包裹著令人動容的人生哲理——那是對于邊緣群體而言,之于平常人之外那些不平常人而言,幸福,也同樣是可望且可及的。
普羅眾生

咕咕是一只貓:一個講述者,最大的情感是悲憫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