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3415
靜水城:他還會回來嗎
這是一部副線比主線更值得玩味的電影。
至少從目前看到的各類影評上看,觀眾對于討論文化差異的興趣,顯然比略顯寡淡的案件本身更大。大家聚焦于馬特達蒙扮演的紅脖子老美在法國的格格不入,影片也花了大量的篇幅來體現這種歐美之間的文化差異:無論是穿著打扮、語言、交流方式、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移民族群、甚至政治立場(一次是女主的朋友問馬特達蒙:你有沒有投票給特朗普?馬特達蒙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我有被捕記錄,所以我沒有投票;一次是女主拒絕和種族主義傾向的酒吧老板繼續交談
一個很有力量的故事,往往會有一個平淡的外貌或偽裝。很多觀眾覺得導演把故事拍砸了,將人物塑造的很蒼白。如果多一點耐心去看,會發現男主其實是一個很努力、很掙扎、很無助的父親。
破敗的城市,拆遷現場。男主是一個為了生活什么工作都肯做的男人。這天,他收到來自法國監獄女兒的一封信。農夫奔赴異國他鄉,見到了女兒之后,男人才得知女兒是被冤枉的。接著,這個父親便開始了救女之路。
語言不通,無親無故。父親到處求人,也不斷碰壁,但他從未懷疑女兒分毫。
女兒翻案無果。面對笨拙的父親
平時很喜歡看罪案相關的內容,所以片子看到一半就意識到了主故事線索是改編自“天使殺手”Amanda Knox一案。只不過涉案女兒的家庭環境從小康中產變成了南方底層紅脖,發生地從意大利轉到了法國馬賽,現實中遇害的英國妹子和牽扯進案子的美國姑娘也不過是室友關系,并非情侶。
講點電影里覺得有趣的部分,把家庭環境和男主性格刻意設定為來自南方、直率魯莽、不善社交的底層紅脖民工形象,應該是為了更好地體現那種身處一個文化上相對排外的異國環境的無助和迷茫感$#
片子整體還是不錯,各方面都很用心,馬特達蒙去應聘時我才認出他來,看得出來劇組是卯足了勁兒往高大上去奔,要用法國視角去審視美國南部的傳統社會狀態。個人覺得差了口氣,用了太多元素,似乎想要說很多東西,最終啥也沒說清楚。
馬特達蒙飾演的父親,從服裝到名字,就是鮮明的標簽,牛仔比爾,野牛比爾,粗曠的魯莽的美國小鎮父親。馬賽又是典型的法國多元文化的匯聚地,女主又是個戲劇演員。牛仔到了馬賽,必須會發生點啥,何況還有只身替女兒追兇、父女和解的故事外殼。這些素材已經目不暇接了
《靜水城》存在電腦里一段時間了,假期終于看完了,不吐不為快。
一,父愛如山,即便是個文化層次很低的建筑工人,他曾經走過彎路,但他對女兒的愛始終。他粗糙的外表下有顆細膩的心,他愛女兒但是他不懂女兒、不了解女兒,他以為女兒還是那個“baby girl”,他對瑪雅的疼愛,一開始應該是來自對女兒的愧疚,將對女兒的愛投射到了這個九歲女孩的身上,在他心里,20多歲的女兒還是那個九歲的女孩。父親憑借著對女兒的愛,五年里往返于兩大洲,到陌生的文化環境里,只為探視女兒
對于我這個留守兒童長大的人來說,演這樣的父愛,我淚點低到腳底板,馬克達蒙簡直還是一貫高水準。把一個美國版的爸爸,演得深入人心。對孩子的愧疚,對女兒的救贖。不如說他是對女人的愧疚。這其中我看到了中國父親的影子,不善于表達,到發自內心的愛,父愛如山。無比承重啊。
很多人說女兒是幫兇,但你們忘了,女孩說了,她只是讓這兇手,幫她把那個女人,請出公寓。而并不是殺了她。明白嗎?這在真正法律上,不能算是買兇殺人吧。她的意思只是想那還女人離開,而這兇手直接殺了她。這不能算幫兇
靜水城:他還會回來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