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獨自一人到達異國他鄉的狀況。尤其是有著在歐洲留學經歷的人們,經常為了學業和生活輾轉他鄉,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一腳踏入一個完全陌生無知的環境。這種孤單漂泊且帶著少許羞怯的心情可謂之歷歷在目。而在這種環境下,看到你一人孤單并伸出援手的人(當然不是小叮當)就如同雨后從云后顯露出的陽光,如此讓人溫暖。
10年在歐洲的生活,輾轉過很多城市,旅途的過程并非如帕丁頓熊在救生艇中吃果醬一樣簡單,但旅途中的日升日落飛葉走枝也的確讓人心曠神怡,無可厚非的是,每每最讓人感慨的是當你落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走出火車站月臺或者走出機場大廳的時候,往往是最心神不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陌生人的一句“你還好么"會讓你淚流滿面。
當然,《帕丁頓熊》是一個圣誕節檔期溫馨劇情的電影,設定的年齡自然而然的更傾向于8-14歲少年以及他們父母的視角,內容也相當的輕松,除了一些搞笑好玩的橋段之外,仍然有讓人感動的細節夾雜其中。尤其是身著艷麗服裝的南美樂團穿插在影片當中給倫敦這個色彩略單調的背景添加了不少躍動的色彩

影片的主題是關于“融入與接受”。角色設定比較常見,配樂和畫面色調都挺不錯的。不禁感慨,一路走來,我們都從曾經的帕丁頓熊變得不像自己,少了最初的純真。因為不得已的原因,只好背井離鄉孤身來到陌生的地方。從最初的迷茫,到被人接納,真的是個很不容易的漫長過程。帕丁頓熊的命運也是十分跌宕起伏了。

橫跨大半個地球精疲力竭來到了遙遙遠遠的只存在于紙面上耳機里想象中的倫敦
就像所有大都市里行色匆匆的居民一樣,倫敦人好像對什么都不覺得奇怪,哪怕面前站著一只戴著帽子提著行李箱的會講英語的熊
時差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把所有應該在異鄉遵循的禮節熟稔于心,比如脫帽致敬,比如要學會上千種表達“今天下雨了”的說法,比如明明是熊最愛的食物卻是三明治
本來以為已經夠了解異國生活的自己卻發現還是會有種種不適,放在貨架上擺在廚房里的那些東西……它們到底怎么用,于是闖出了一個又一個不大不小的禍
快速融入一個陌生的集體又容易又困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為這個集體做出貢獻,當你成為對這個集體“有用” “有價值”的個體時,你才會被集體所擁抱。你要遵循conformity的原理,改變信仰和價值體系,當然這有點太難,但至少先從外表做起,比如穿上一件代代傳承的Duffle coat。 其實這個時候的Paddington就已經被Brown一家認可為家庭成員了吧
另外一篇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小王子里有一句話,“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

家鄉遭到地震摧毀,帕丁頓孤身一熊來到了曾經關照過他們的探險家所居住的倫敦,探險家曾說倫敦人會熱情對待他鄉的陌生人,但帕丁頓熊卻只體會到了倫敦人情的淡漠,而在火車站遇到的布朗一家的夫人發現了它,好心將他帶回家并幫助他尋找探險家,一開始家中其他人對帕丁頓的無知和累贅感到厭煩,但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了它,他們在帕丁頓熊被抓去做標本時發覺到自己已將它視為了家人,于是全家出動去解救帕丁頓,最終成功的幫助帕丁頓逃脫了邪惡標本家的魔爪
《帕丁頓熊》外鄉青年給倫敦的贊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