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 田園生活老兩口扶持著過下去,那一代我國多少人永遠都沒法活到這個時候。
別美化二戰戰犯了沒必要,想想他們的活著踩著多少中國人的生命和鮮血。實在想了解生命的意義回去問問看看你們周圍的老人,他們的人生智慧可比這些有用的多。
他們這就叫茍且偷生,還不為自己犯下的罪孽反省,果然是好人不長命,還讓這些人在我們眼前蹦跶

兩位老人的情誼讓人感動。但是有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他們的退休金是每月32萬日元(兩萬多人民幣)。所以這對我來說更像是《發達國家中產階級老后生活實錄》。
我認識幾位在東京的這樣的日本長輩,關系很好,經常請我吃飯。他們和主人公一樣年紀很大,但身體硬朗,精神氣很足。都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有一位兒子美國定居。我倆吃完飯,她在補妝,我懶得連口紅都不重涂。她八十多了,我那年剛剛21。她體力比我好,走路比我快,記性也不錯。對歷史和藝術侃侃而談。
還有一位七十多了

日本片子總給我這樣平和又溫馨的感覺,津端修一的突然死亡,當我看到英子一身的黑衣就感覺大事不妙。安靜的平地驚雷。太突然了,又太好了,最好的死亡方式也許就是睡過去吧,對往冥界的人好,對生者卻晴天霹靂。
淚點從這里開始。
英子說后悔生前沒給他做更好的東西吃。于是她的生活還是看似若無其事,但內心傷疤撕開是血淋淋的疼。
這片真實,沒有什么攝影方面的炫技,最簡單真實的鏡頭。喜歡兩個老人對坐吃飯,喜歡兩個老人談到生死,喜歡修一畫的小畫,喜歡英子對生活的認真,喜歡用明信片交流的方式

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
爺爺不是建筑家 是生活家
2022.11 入冬 二看影片 幾點感悟 1:觀影對象 我&科學家?董 GG. 2:影片和生活的不同點在于 人生果實的承現方式 在中國的時候 我老是在想 要是有一天有這樣的慢節奏生活 大概真的養老去了 來韓國一年多的慢節奏充實日子里,對于自己的人生果實孕育也有了新感悟,以后大概也會像老爺爺一樣謙遜低調地做好每一份工作,不浮躁,不急功近利。
有的人活的硬朗,清閑,分享人生感悟,而有的同齡人,一輩子自卑,怯懦,覺得自己不配活著。
在李碧華《煙花三月》的采訪過程中,“給我們沏茶時,她強調:杯子我是洗干凈了的。見我們一時沒喝,又道:杯子已經洗干凈了。”
她們何曾不想像他們一樣,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可光活著,光活下去,就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她們小心翼翼。可能也等不到道歉了。

“人生果實”關于最近這個現象的一點簡單看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