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慢慢地下到水池,還沒有排凈的積水沒過了她的腳踝。她四處走動,開始掏出電話,她抬頭看了看天。我們疑惑她是在接受訊號,給女兒打電話。之前,女兒的電話就一直打不通。也許,泳池那邊信號會強一些,沒準就成功了。但很快,這個假設就該拋棄了。她沒費多少力氣接通電話,向女兒祝晚安,告訴她自己為她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并將自己想在所在的位置告訴女兒。讓電話傳遞她在泳池里戲水的聲音。鋼琴聲從踏進泳池起就一直鋪陳著,這時開始慢慢地積聚起情緒。
我想,本年度的所有電影里,不會再有更感人的一幕了。當初,正是這位母親死活告誡女兒不可踏進泳池,因為在她的觀念里,社會等級絕不能逾越,而此刻,是她自己在公然“踐踏”了。以此來證明她對女兒的愛。而這一行為之所以順理成章,則是因為女兒的超高成績證明了社會等級偏下的孩子并不比等級偏上的孩子差。
對于女兒來說,她看不見母親站在水中的情形,她只聽見水聲。但對于觀眾來說,這一幕卻是以一個全景和一個正面的近景展示出來的。可以說,這是一次導演直接向觀眾的悉心展示

前段時間看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因為在醫院抱錯了孩子,以至于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原本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因此而有了不斷深入的接觸。
其中的焦點聚集還是在兩個孩子身上,原本屬于琉晴的豐裕的家庭物質條件以及更好的教育機會被給了慶多。而原本是慶多擁有的一個融洽溫馨自由的家庭以及快樂心境也被琉晴擁有。
陰差陽錯,造化弄人。這其中的利益相差根本計算不出來,孰多孰少,孰優孰劣也無從對比。養育的家庭生活對于孩子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哪怕是強大的血緣關系也對抗不了
《第二個媽媽》
參加美國圣-丹尼電影節的巴西電影,出自圣-丹尼電影節的電影,像經過質檢機構的質量保證一樣,出了許多好電影,現在也越來越國際化,讓世界各地的優質獨立電影,新人新作在此平臺展播,可惜沒看到新人的中國導演作品,圣-丹尼電影節的水準并不比歐洲三大電影節差多少。在本片中,導演自編自導,可惜信息不足,從我的直觀猜測,估計是個女導演。拍攝手法細膩,注重表現一些生活細節,人物的內心表演也入木三分,寫了一個好劇本。故事講述母親瓦爾,把女兒放在老家的親戚養,在圣保羅大城市的一戶有錢人家作保姆,住在那兒,做了十三年,兢兢業業,跟一手帶大的小孩,親如母子。有一天,女兒杰西卡要來圣保羅,準備復習考建筑學院,暫時住在有錢人家里,通過一系列的行為,使母親感覺難堪,做了多年保姆的瓦爾,習慣性的謙卑階層觀念,被杰西卡打破,由一開始對女兒的反對,直至最終被女兒成功改變。杰西卡離開富豪家里,獨立租了小房子,與母親發生的矛盾,只對母親瓦爾說,你應該幫我說話的。瓦爾通過女兒的行為,發現女兒也生了孩子

別有洞天
這部電影的劇情已經不僅僅用有趣來形容了,在帶著巴西特色的鼓點聲卻更現代的片尾曲中,一點點彰顯出導演的意味。
不禁讓我聯想到陶淵明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和“初極狹”及那之后的“豁然開朗”。
結尾大概也是全篇唯一一個拉近主人公的鏡頭,伴隨著她的微笑。也是在杰西卡第一次叫她“媽媽”之后。影片中還有很多這樣有趣的小細節。
場景章
影片中出現的場景非常有限,芭芭拉夫人的家和瓦爾在外的家,以及兩次杰西卡的外出。
芭芭拉夫人的家以摩登現代的風格出場。游泳池,現代化家庭的裝備,它是我們見到的第一個場景,也是影片中一個很重要的象征。廚房,簡潔的白色灰色。直到瓦爾打算出門去跟芭芭拉夫人告別時,我們才跟著她的腳步伴著一個長鏡頭把這個家看了一遍。大草坪,孩子們在游泳池玩耍,芭芭拉夫人在跑步機上跑步。典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模樣。
此外固定化的場景還有通往法比諾房間那條黑的通道;從瓦爾的視角看過去主人們所在的廚房,這個構圖有很明顯的一個“隔”的意味。餐廳只露了一半,瓦爾是只能站在門外的人

我一向喜歡這種“溫和”地表現沖突的電影,親情、階級、雇傭關系、年長與年輕一代的觀念沖突、自我與教養,全部以一種平和而有趣的方式展現。
影片中瓦爾三次擺弄那套黑白相間的咖啡杯。第一次,瓦爾感激女主人讓女兒住在家里,精心為她挑選了這套咖啡杯作為禮物。女主人收下禮物后,告訴她“等到一個特殊的場合再用”,瓦爾并沒有意識到女主人的不屑一顧,回到廚房的早餐桌上興致勃勃地擺弄造型。第二次,女主人的生日派對上,瓦爾興致勃勃地用這套咖啡杯招待客人,但女主人卻要求她換另一套,口氣嚴厲,瓦爾只能失望地嘀咕。顯然女主人早就把這個廉價的禮物置之腦后了,這套漂亮的杯子在這個家里注定無法派上用場。最后一次是在影片結尾,在女兒租的小房子里,瓦爾驕傲地向女兒展示這套咖啡杯,告訴女兒這是自己從主人家里“偷”出來的。瓦爾輕松而快樂地計劃著未來,然后提議讓把外孫接來。瓦爾很喜歡這套咖啡杯,每一次都要按照包裝盒上的展示圖片的造型來擺放,小心翼翼,擺好了都要欣賞一番。但每一次的心態又都不同

【第二個媽媽】“總有一天,你會理解你媽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