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就是導演想表現出的黑道,也是這部電影評分那么低的原因。
港片、黑幫片多么經典的標簽,估計很多人都是想進去看一部《英雄本色》的快意恩仇,或是《古惑仔》的兄弟情義,再不濟也應該是《毒戰》那樣的大場面槍戰。
然而導演卻一盆冷水潑來,所有的情節都是和觀眾期待的相反,打斗血腥,動作難看,完全沒有期待中張晉的漂亮動作。當了大佬的劉青云居然還要自己女人去賣,來供自己吸毒。兄弟義氣不是一起挑戰“惡人”快意恩仇,而是為了三小包白粉忍氣吞聲,猥猥瑣瑣

貓仔十六歲的時候,并沒有想過將來。
他很享受這種與伙伴們一起嬉鬧打架的日子,雖然常常要受皮肉之苦,然而少年人是最不怕吃苦的。
況且有大哥,和喇叭。
他有個很四平八穩的大名叫陳振輝。但他們九龍城里討生活的少年,誰會叫大名呢?因為他愛唱貓王的歌,所以就被人叫成“貓仔”了——其實他不懂英文。
九龍城寨,原南大門上寫明其建于“道光二十七年春季吉日”,是1898年九龍割讓給英國時,清政府要求保留的中國領土。后經戰亂變遷,演變成中、港、英“三不管”地帶。住宅密集,人口稠密,生存條件極端低下,黃、賭、毒橫行,魚龍混雜。
貓仔跟著大哥茅躉華混,他們自稱“慈云山十三太保”。其實“十三太保”的稱呼,來自于打架對手的奚落:你們算什么東西,扮“十三太保”啊?他們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再打架的時候就逞英雄地喊出來。
少時打架,大了,開始要謀生。
他們不懂外面世界的謀生手段,九龍城里只有那幾行。
潮州幫的人欣賞茅躉華,要他來看九龍城里的白粉檔。所謂白粉檔,就是一個一個的帳篷,不同的帳篷分屬于不同的社團

為什么會惡評如潮,我不明白,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你沒有看到你想要的。當我并沒有把這部電影當做一部動作片,而是當做一部文藝片的時候,我忽然發現他不只是茅躉華的人生,是每個人的人生。當哈雷出意外,貓仔也離他們而去,生活就這樣把這些悲傷拋給了他們,無論你多么不舍,生活就是這樣淡定從容的冷酷無情,他們能做的,或許是我們能做的,只有,繼續走下去……請珍惜身邊的一切,愿你愛的人一直都在

這部電影云集了眾多香港大牌演員,沖著黑馬王子劉青云去看的,果然演技在線,貓仔說自己得了肺癌晚期的時候,張晉和劉青云的表演真是到位啊!片中角色發型大背頭,喇叭褲,唱片機,無不洋溢著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元素。美中不足的是江一燕貌似并不適合演片中角色,和她的氣質不搭,人物塑造得有些突兀。。。。。。

ps:看電影真的不能只看演員陣容,我應該先看一下各大評分網站的分數再看的,結果一不小心,中招了,雖然有劉青云和古天樂和林家棟,雖然我從情感上也不想打兩星,但是不打,我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真的是白白浪費了,我必須來打個分,讓后來的豆友在搜這部電影的時候,在準備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個判斷。
浪費卡司,這是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就想說的,可是我還是忍著看完了,我想知道,導演你主旋律可以有多正,接下來的劇情可以有多套路。
前半部分,時間線混亂,為此我還暫停特地留意怕自己看傻了。
后半段,強制讓陳華在出獄之后立馬來了一個脫胎換骨,之后,整個電影正的不能再正,主旋律沒有錯,錯的是跪舔主旋律。
吸毒帶來的危害,用主演臉上的痘一樣的東西和陳華的感情帶過了,陳華究竟是如何突然間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也一帶而過了,作為觀眾,我能猜到的,僅僅是后來女朋友的嫁人和后來一位阿伯的吸毒致死。
想反映現實,沒反映透,因為講吸毒的時候是在很早之前,光是時間線就夠亂的了哪還有內容描寫當時的現實

“毒。誡”粗制濫造!毒不死人的“滅鼠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