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23524
《羅生門》電影劇本
黑澤明的《羅生門》,人性中赤裸裸的軟弱和謊言。1950年的片子。黑白,粗糙,淳樸。直入人心。
已經是第三次看。依然震撼,毫無厭倦。同時,看到更多的一些東西。
一間破殿,陳舊的牌匾,一場大雨,一個故事。人性就如此丑陋地被呈現出來。
黑澤明的手法獨特有力。借著樵夫的口,這個發現命案現場的第一人,在破舊的羅生門下躲避一場大雨的時間里,對一個路人敘述了整個事件。同時,殿里還有一個與案件當事人有過一面之緣的行僧。
是一起殺人案。武士牽著坐在白馬上的妻子行走山間,與行僧擦肩而過。之后正躺在樹下的強盜在微風吹起馬上女人面紗的時候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遂起歹念。他騙綁了武士,強暴了女子。而路過的樵夫發現武士的尸體后慌忙報官。
殺死武士的是強盜,這一點已經確認。而矛盾集中在殺人的動機和兇器——究竟是長劍還是短刀上。每個人的說詞都完美無缺。甚至是已經死去的武士,借著托靈的巫婆之口敘說的口供都似無破綻。
強盜并未否認自己殺死了武士。然而他口中的武士與自己用長劍激戰二十多回合不幸落敗也算是好漢一個
在我所看過的電影中,《羅生門》無疑是一部杰作。它揭示出人生的真相,象鋒利的刀刃劃過皮膚一樣,既痛且快。真相是,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事實,沒有真實。敘述者越多,我們離真實越遠。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的,都遵從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武士、強盜、妻子、農夫莫不如是。所以說,真理是丑的,真實是不重要的,事情發生了,關鍵是如何去面對,如何去解決問題,給明天一個答案和理由,而不是和過去糾纏不清。走進《羅生門》,再走出《羅生門》,一個人就成熟了。這就是藝術杰作的魅力和價值。
強盜、女人、武士、農夫四個人對于武士死亡事件分別講述了四個不同的故事,除農夫的故事外,其余涉事主人公在自己的故事里基于自己的需要為自己塑造了一個理想的角色:強盜塑造了一個取之有道的俠盜角色;女人塑造了一個可憐而無助的無辜角色;武士塑造了一個心碎的殉道者角色。農夫的故事將他們塑造的角色統統打破,強盜拿刀發抖、女人搬弄是非、武士懦弱無情,那是不是農夫才值得相信?然而我們在知道農夫也不過是個借此牟利、貪婪怕事的普通人,我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懷疑
小時候 也撒謊 爸媽覺得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會打我 而我自己對此亦感到不齒 但似乎并未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 在以后的時間里 謊言的技巧越來越純熟 以假亂真 甚至有時候可以騙過自己 騙著騙著 自己都相信了
我覺得人心中的那種陰暗 真的很可怕 你不知道什么時候 他會跳出來 比如一陣風 欲望在生命中不停地跳躍著 有些時候的不擇手段 自私的一面就會暴露 而道德的約束又會讓自己內心不停地譴責 從而備受煎熬 我不覺得自己能夠比電影里的強盜高上些什么 只是我沒有他那種膽量 這自然又牽扯到懦弱
《羅生門》電影劇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