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比較不錯的黑幫犯罪片子,2008年就在柏林首映,不知道為什么到現在過了3年才在大陸放映。看之前了解了一下電影班底,此片獲得了81屆最佳外語片提名,是南非導演拉爾夫·齊曼第三部電影。
拉奇從小就在南非的索維托長大,94年的索維托,甚至整個南非,都在等待新的黎明,歷史嶄新的一頁,嶄新的開始,而那個時候的拉奇也有夢想,那個時候的他想干一番事業,火車是城市經濟的循環系統,拉奇和他的朋友依靠它,做點小買賣營生,吸吮著這個循環系統里的血,雖然不多但是在自由經濟里是不被允許的,這是故事的開頭。
拉齊覺得這樣做,永遠實現不了夢想。冥冥之中認識了拿撒勒,自己也慢慢覺得要偷就要偷最大的,還要能逃脫懲罰。 于是就跟著拿撒勒干起了“汽車行業” 在索維托也闖出了劫車王的名號。他們越干越大,對于他們來說俄羅斯教會他們如何使用武器炸藥,美國通過函授的方式教會他們如何完成這項任務,銀行、運鈔車他們無一不做,后來在一次商場洗劫中大部分人栽了,拉齊也決定不玩了,跑路到內森堡。可事情往往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以金子為父

光看《耶路撒冷》(Jerusalema)的名,以為是宗教關系片,看影片的簡介,以為是一般的犯罪片。一開始的主角人物洛基·庫尼恩的旁白,就震了我一下,決定看下去。旁白的大意是:“我只相信兩個人,卡爾·馬克思和奧科普。”(馬克思知道,奧科普是誰?這是碟里的翻譯,不知道對不對,反正百度查不到。)接著旁白引用的話是,奧科普:“既然要偷,就偷大的”;馬克思:“所有的資產都是偷竊”。我沒有去查這些旁白的內容對不對或翻譯得對不對,我想應該是不準確的。但作為電影的內容,有點意思。
《耶路撒冷》是南非導演拉爾夫-澤曼所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故事的主要背景設定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休布羅(Hillbrow)區。電影是以洛基被警方逮捕開場的,倒敘。然后從他的中學時代開始,收到大學錄取書,沒有錢上,家里窮,人口多。小子想得很多,如信奉“有金錢才能談夢想”,還是引用那個奧科普的話。夢想是開著寶馬7停放在自己的沙漠別墅旁,于是努力賺錢。可是賺錢大不易,于是被一個小搶劫團體引誘,干過幾單搶劫汽車的勾當。終有覺悟

為了反思,所以必須有不公平的社會,不合理的制度,冷漠而自私的白人,一心只想販賣毒品的黑人,最關鍵還要有一個出污泥而不染智商出類拔萃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黑社會老大。所以不要說這是一部諷喻社會的現實主義作品。這只不過是一部類似古惑仔的浪漫主義作品,諷喻現實只是附帶。
對黑人我一直是抱有一種偏見的。只有在一個良好的社會制度下,才會有飛人喬丹老虎伍茲以及舌頭滑溜溜的饒舌歌手。但這改變不了美國社會最大量的底層民眾一直是由黑人構成的殘酷現實,改變不了非洲國家獨立之后混亂程度大大增加的殘酷現實,改變不了皮膚越黑能力越差的殘酷現實。
看這部電影讓我回想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的成事在人。相比較而言,成事在人更加主旋律,但的確打動了我。曼德拉的以德報怨和積極心態讓人佩服有加。

【耶路撒冷】《南非盛產黑幫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