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土飛揚的鄉村小道上,一群面容哀傷的黑衣女子,踩著沉重的步伐,踏著怪異的舞步,目的地是一個被一分為二的墓地。底下掩埋著她們摯愛的家人,丈夫或兒子,父親或兄弟。除了擦拭相片上的灰塵,獻上一束花她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緬懷和傷痛。導致這一切不幸的根源是由信仰不同神明而導致的愚蠢至極,且毫無必要的自相殘殺。但這不是戰爭片,電影中沒有出現任何血腥場面,所有不幸都是通過側面展示給觀眾。
村里的人來自不同家庭,擁有不同信仰,男人們總是分黨結對,遠沒有那一群婦女來的團結。但無論男人,女人,塔克拉的雜貨店和艾瑪的咖啡館都是每天要去的地方。在這個兩個小空間,讓男人們走得越來越遠,而女人們也因此格外團結。外界的耳濡目染和內部的小矛盾很快也讓男人們站在了對立面,沖突一觸即發。
女人們為此想了各種荒謬而可笑的方式——冒充圣母顯靈、邀請烏克蘭舞女。可這一切并沒有讓男人們的關系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而納西姆的死也為女人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可悲的是他的死亡并沒有由小鄉村日漸加深的宗教沖突所導致的。而是借此告訴觀眾

Unity and coexistence are often easier to pronounce than to actually practice. That was the case in Where do we go now? – in which a village nothing but mundane – but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Muslims and Christians are cohabiting in the same village. Their coexistence, however, are under increasing strain as sectarian conflicts seep into their daily lives, enraging the males in the village.

我得說,我是被這張圖吸引了
海報中的女子算不上頂級漂亮,卻很美,不是么
兩種信仰,造成了這樣的沖突
很無謂的東西
為了那么虛無的東西,放棄朝夕相處的人
這就是男人的信仰?
這也就是我排斥信仰的原因之一
也許會讓人變得有底線,有道德
但這些東西都是他人給予的,不是由自己的感官衍生出來的,要來何用
影片雖然大部分時間似乎都挺歡樂,但掩飾不了那份悲傷
這也是大部分人去拜菩薩的原因吧
什么神都好,滿足自己的愿望就行

吾等何處去:Against the "Fusha"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