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說出了全人類所面臨的現狀,也站在科學家的角度批判了當政者。可發展本身就是不可逆的,政客們也不是全都只是為了更多的權力,發展本身已經和生存形成了死循環。人活百年,更無需用自己的行為為地球數十億年的過去和未來買單。
百年前我們以為不吃草不拉屎的內燃機是clean的,半個世紀前我們認為水力發電是clean的,三十年前我們認為風力發電是clean的,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化石能源快枯竭了,水力發電站讓生態系統分崩離析,風電站帶來了大量鳥類死亡和局地氣候的改變

這就是真科學和偽科學的區別.
鼓吹<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小成本典范的人看過這個后估計可以歇菜了. 這個片子具體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從其設計來看絕不會太高.可它賦予的探索意義不是<這>能比肩的.
多說無益,吹<這>的來看看再說吧.

在the 11th Hour中《遠古陽光的最后時刻》一書作者托恩·哈帝曼(THOM HARTMANN, Author. The Last of Ancient Sunlight)說:“這個問題不是技術的問題,也不在于二氧化碳過多,也不在于全球氣候變暖,也不是垃圾問題,這些都只是問題的現象,問題在于我們的思考方式,這個問題的基本是文化的問題,這個病的根本在于我們的文化。”
而奧伯林學院的大衛·奧爾(DAVID W. ORR, Chair. Environmental Studies Program, Oberlin College)則說:“我們現在成為了每年5000億美元的廣告業的獵物,等孩子們上大學或者從中學畢業時,當他們成為大一新生時,他們已經看了數千小時的電視,平均每天四個多小時,有研究指出其結果是他們可以認出1000個品牌,卻認不出10種以上的當地動植物,所以說我們不但是消費者,也是地球物種白癡。”
我想當我們說到現在的我們是怎么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某某電影影響了我的一生或者某某書激勵了我,它們造就了現在的我,而不會說經常熬夜純粹是在向熊貓學習,也再不會有看到鳥在飛的萬戶,看見閃電的富蘭克林,看到蘋果的牛頓

“第十一個小時”優秀!惡劣的暫居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