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不像高中時代那么喜歡韓寒,但依然很欣賞那個男人。他的小說和博客教會我很多,所以盡管知道《一座城池》拍成電影好不到哪里去,還是去看了。因為我會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讀韓寒的人,與不讀韓寒的人,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必然是大不一樣的。單純看電影,段子頻出但是情節不連貫,我都認為是爛片。
但是讀過韓寒的人都知道,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基本沒什么情節,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好像你的生活,你也想不出一個完整的情節,想起來的,都是片段記憶。看一座城池,我很自然的聯想其他其他小說里的片段,比如電影開頭林夕徘徊在一個園子里,就像《他的國》中做小龍徘徊在大帥的園子里。。。。
電影觸動我最深的,悄悄是小說一直在表達卻始終沒有說出的那句話: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想逃避的時候,就躲進去,而我好像一直沒有走出來過。說到了我內心深處。
電影最后,林夕和健叔又回到最初的起點,電影是這樣,現實也是這樣,很多事你以為剛要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最后說下我對導演和演員的看法。導演幾乎完全尊重原著

我已記不是很清楚這部小說具體的情節了,我還記得應該是在去年的某個下午的周末我躺在床上花了一天時間看完的。那應該是我記憶中看書最快的第一次,我現在只記得他很荒誕。作為一個韓迷和同時熱愛電影的我,其實自這部電影開拍之日就特別期待。本想去電影院看的,還是因為很多原因。
再說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首先沒有給我荒誕的感覺。也感覺不到寧浩似得灰色幽默。我現在已記不得他是怎么出城的,我本以為我可以在這部電影中能夠再次找到答案,可還是很失望,我還是沒有......
還有房祖名確實不適合這部電影,還有他那略顯無意的嗓音。對旁白處理還是比較失望的....

《一座城池》在腦海里應該如賈樟柯鏡頭下的世界,被人遺忘的小城鎮,灰暗的冷色調,小武一樣的彷徨。少了戲謔,多的是一份對于自我的懷疑和對于社會的疏離。
我是耐著性子看完了小說,才迫不及待的觀賞電影的。
情節上,加減法做的都不夠,真如之前看的評論一樣,像一部流水賬的記敘文。在很多可以出彩的點上要么一筆帶過,要么限于資金無法徹底的完成。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森林和圍墻是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具象,也是文本主題的物質化表現,不能單靠開場的動畫以及主人公結尾時的的交代就帶過。這種迷茫、逃避是主線,離了這種時而間離的虛幻場景,電影的深刻力度就會減弱,變成段子的無聊拼接。
獨白過于冗長,我們甚至可以不看畫面光聽聲音就能差不多聽完整本《一座城池》。房祖名的普通話和人物氣質不符,盡管他多了一種愚笨的氣質,但少了小說中男主角這種痞氣又帶有憂郁的形態。
我覺得韓寒筆下的角色只有他自己可以勝任。
電影盡量接近小說的荒誕風格,在左小祖咒的配樂下勉強達到,場面的造型和人物的形象也努力做到配合。結尾的改動是一個亮點

今天,我終于坐對了車,看上了電影《一座城池》。人很少,整個廳加我一共就三個人,我坐在最后一排。在等待開場前的那幾分鐘,我不斷回憶著三年前看過的原著,回憶著那時的我是如何癡迷韓寒和他的城池他的國。我不得不自覺地將這次觀影作為對過去那個熱血的我的一次緬懷,難以分清是時間淹沒了他的世界,還是成長清洗了我的觀點。但無論如何,我像曾經一樣愛著韓寒和他的書,并且在他所有的書中,我最愛的當屬《一座城池》。
然而不幸的是,電影就這樣開始了。如果不是因為左小的配樂,當我看到銀屏上的動畫時,我以為我是在看李獻計而不是林夕。再而更不幸的是,整部電影都穿插了這樣拙劣的動畫,毫無美感,僵硬無聊,在我看來就是純粹為了節約經費:動畫多好啊,摔個胳膊斷個腿畫幾筆就是啦,流血了涂成紅色就好啦,多省事。
但我沒有被嚇倒,我可是連小時代都挺過來的人。但是結果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地都靠著旁白梳理情節,一個叫林蕭一個叫林夕,一個操著膩心的楊冪腔一個操著結巴的港臺腔。
我耐著性子看下去。筷子叔的表演讓我感覺我是在看加長版小品
《一座城池》爆肝!我們都錯怪了郭敬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