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亞之后》在米歇爾·弗蘭克的導演生涯中可謂舉足輕重,這部作品不僅在當年戛納“一種關注”單元上獲得大獎,弗蘭克還因而受到該單元評審主席、著名美國演員蒂姆·羅斯的賞識,自此兩人結緣。羅斯以監制的身份參與到弗蘭克的多部作品,先后主演了《慢性》和《日落》,其中《慢性》更成功躋身戛納競賽單元,一舉拿下最佳編劇獎。因此,既可以說蒂姆·羅斯是弗蘭克的貴人,也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弗蘭克的幸運之神。
影片講述喪妻的中年廚師帶著青春期的女兒遠走墨西哥城,力圖重新振作

IMDB和豆瓣都明確注明是103分鐘,但是我只找到98分鐘甚至更短的。
國內視頻網站的就屬于這個更短的范圍,殘缺版當中的所謂和諧版。
眾所周知一般來說公映版本裁剪較多,影碟則同時會發行公映和完整兩個版本;
據說也有少數反過來,公映播放完整的,若是錯過的話,在影碟只能看到剪輯版;
還有一種傳說中的個例,完整版只在某特定場合播放了這么一次,公映和影碟里再也無緣得見。
那么該部電影這個理論上的103完整版到哪找呢?是在哪個渠道出現的?關鍵是怎么才能找到呢?
電影里最讓我生氣的部分不只是吃醋的女孩幫,或者一心想吃豆腐的該死男同學。更多的是,拍攝,并矢口否認上傳,得知因為此時讓女孩受到無盡凌辱而袖手旁觀的始作俑者。盡管說這個人渣為自己的行為終于受到了輕微的懲罰,但是我仍舊沒有覺得正義得到了充分的伸張。
關于女孩的隱忍,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很多短評上面甚至說女孩的悲劇是咎由自取一類無知且無恥的評論,著實是冷漠可鄙!縱觀華夏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數萬萬人民在面對列強的法西斯欺凌侵犯時,那超強的,驚世駭俗的“包容”和“放縱”!
我相信,在回憶的苦酒和現實的糞池之中,一個少女的無所適從實在毫無爭議。即便養尊處優一帆風順的城市公子公主們,似乎也都難免迷茫無措的一段。
影片畫上了潮濕的帶著缺口的句點,留下平靜而洶涌的苦澀,和濤濤不絕的憤怒。而這種憤怒的意義也無疑是關注青少年問題的一次鳴鐘和呼喚。
全篇的固定機位和長鏡頭,加深了整個事件的真實感。第三者現場視覺的的運用也提升了電影語言的可信性。拋開了配樂的煽惑,卻陡增了故事的張力

青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蛻變與崩壞總在一念之差。電影《露西亞之后》的結尾給人感覺就像一瓶陳年烈酒忽如其來的后勁,像一股生猛的浪潮撞擊的你的胸口,久久無法平息。
導演兼編劇米歇爾·弗蘭克以一種冷靜到窒息的畫面風格,用固定機位長鏡頭述說一個女孩遭受的霸凌的故事。以一種觀察的角度,讓事件肆意的瘋漲直至失控。在沒有配樂的渲染下,畫面中人物神情動作就顯得格外顯眼,畫面的表現張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切霸凌的源頭其實都是負面情緒的失控,卡米拉的嫉妒, 荷西的推卸,亞蕾的懦弱,亞蕾同學們的從眾,便使這場霸凌長出了苗頭,直到不可收拾,理所應當,而亞蕾的父親對女兒心不在焉的關心,使剛失去母親的亞蕾沒有及時補充到父愛,讓她更加的無助與彷徨。亞蕾的父親把喪妻之痛寄托于工作,卻沒有想到她的女兒正在經歷一場青春的煉獄。
最后的父親做法也是一種反社會暴力的擴展,但誰又能明白,他的人性早就被喪妻之苦和喪女之痛碾碎成沫了,于是他選擇報復,一種無奈又悲哀的做法。

看過《天浴》與《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如果說這兩部片子有什么共同點,那便是給觀眾展示了美好被毀壞的完整過程。所以這樣的電影看完,最大的感受便是哀傷。
《露西亞之后》也是這么一部令人哀傷的片子。它講述了一個美好的少女是如何被校園欺凌一點點毀掉的故事。然而它的哀傷又不僅限于校園欺凌,它還展示了一個家庭的破裂:少女的爸爸痛失愛妻,帶著女兒搬離家鄉,希望能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重新開始;但他還沒來得及走出喪妻的痛苦,又失去了女兒。更悲哀的是,傷害女兒的都是未成年人,警察與律師無法作為

《露西亞之后》匠心劇情,史詩般的劇情片 觸目驚心的校園霸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