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富都青年》,回家喝了一浴缸水才冷靜下來。
很好,遵循姐一貫的原則,花了錢,完完整整看下來,沒有什么時候比現在罵得更有底氣。
首先,女性完全失聲。
佳恩這個角色扁平到,說她是完美受害者都在給她疊光環。從出場到殺青,一以貫之的為男性角色服務。作為社工服務阿邦阿迪這哥倆,沒有報酬甚至沒有被禮貌相待,完全沒有任何關于她行為動機的背景交代。在非義務性卻倔強到令人愕然的堅持給哥倆申請身份這件事上,像極了東亞家長制下,強制的、令人窒息的母愛

金雞看的,可能是文化差異吧理解上和導演有些不同。整部電影下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疑似骨科。(導演自己嘴瓢都說愛情)感覺殺人反轉那塊有些弱了,沒看出想表達什么。有人提問了導演為什么阿邦不告訴阿迪真相,我也認為這個是這部電影的矛盾點,也可以更好體現人物性格,卻被導演用新聞上說的蓋過去了有點可惜。

(HKAFF2023)電影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兩兄弟出于對家的盼望。主人公阿邦和阿迪兩兄弟雖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哥哥從頭到尾庇佑著、保護著弟弟,選擇讓自己成為消失在泥沼中的人,用畢生的氣力把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托舉上去,努力改變著弟弟的人生。著實令人心疼、動容,就像一把刀、一根針深深地刺痛了觀者的心,小編看得眼淚嘩嘩直流,是一部足以打動人的好作品。
縱觀全篇,最令小編感動的是無愧于吳慷仁的精彩演繹,多次被他感動哭,哥哥阿邦對弟弟阿迪、對社工李佳恩、對喜歡的緬甸妹、對多次幫助他們
這部電影講述馬來西亞勞工的底層敘事。主人公之一阿邦是聾啞人,同時是底層勞工,且沒有身份證,是一個身體和心理都“無法發聲”的人。通過這部電影感覺對馬來那種混雜多元的生態更多了一點了解,比如電影開頭孟加拉過來的的無身份人被警察突擊抓到。想起前幾年看的《菠蘿蜜》里面那個身份認同很迷茫的少年,想起《故事便利店》里面有一塊兒寫的馬來妓女,馬來真的是很多元混雜,“離散”的華人社會。
電影故事感覺沒有講的太好,比如快結尾那里有一些臺詞和場景有點太直給了

1)我們很多時候對別人的善意其實是對自己的愛護
這個片子貌似電影簡介都會提到吳慷仁在最后的那一段幾分鐘的長鏡頭。他飾演的角色Abang,作為聾啞人士,全程失語。但他在最后發出了自己的吶喊,模糊不清的吶喊。
Abang對弟弟的感情和照顧,其實到最后他的這段獨白,就是他作為一個無人在乎和無人認可的人,對自己愛護的體現。
我們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因為并沒有人教過我們。可能在我們生命初期最弱小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很容易被成年人有心無心的忽視,被禁語,被管教。所以

富都青年:電影里的兄弟絕壁不是這個電影的受眾。結束后的影人見面環節我有些不適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