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2 04:26
首映:1957-12-26(瑞典)
年代:1957
時長:91分鐘
語言:瑞典語,拉丁語
評分:8.8
觀看數:5644
熱播指數:682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野草莓:大片鑒定家庭片 關于童年和你的一生
——它是一種對過去的反思。不是徹底的冰冷,而是冰冷下的余溫。
許多時候冷漠代替了溫柔,理性取代了真誠,你無法用理性的眼光去理解這樣一部影片,而《野草莓》就是這樣一部試圖將冷漠逐漸融化的影片,從表面上看似乎它也是冰冷無情而充滿艱深,但其實當我們回憶過去,突然發現其實它展現了幾乎所有我們情感的渴望以及我們并未意識到的對于情感不得而知的冰冷與無力。然而有一天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時,冰冷已然灌輸到我們的血液,甚至灌輸到我們蒼老的一生,并在下一代中延伸。
伯格曼在《伯格曼論電影》中這樣說到:“驅使我拍《野草莓》的動力,來自我嘗試對離棄我的雙親表白我強烈的渴望。在當時我父母是超越空間、具有神話意味的,而這項嘗試注定失敗。多年后,他們才被轉化為普通的人類,我從兒時就懷抱的怨恨也才逐漸煙消云散。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和睦相處,彼此融洽。"
其實并不是伯格曼詮釋了《野草莓》,而是溫格教授詮釋了伯格曼的一生。
當溫格教授對馬麗安說到“我死了,雖然我還活著。”時
昨晚睡覺時做了一個很詭誕的夢,夢到自己寫了兩首詩,這兩首詩得到了贊揚,可我想將這兩首詩在他面前朗讀時,卻怎么都找不到詩稿了,夢中慌亂急促地四處搜尋,卻只能找到一張張廢紙和破舊的筆記本,最終在極度的窘迫和慌亂中,夢驚醒了。
我也因此想來看這部電影。
伯格曼的夢境,往往是現實的延伸,在不可實現的現實基礎上,又伴隨著冷峻荒誕的離奇感。
夢中伊薩克對死亡的恐懼,在過曝的光線下由白與黑極致地對比體現,敲擊的鐘聲是在暗中警醒,而卡住的馬車就是赤裸的明示,死亡近在眼前,而過去如何回望
對于伊薩克來說,這一場路途更是他心靈的洗禮,或許就是這樣,有時人老了才發現自己曾經的荒唐,那個不愛笑的、冷酷的男人在最后的鏡頭中是笑著的。
結局很溫馨,兒子和兒媳重新和好,或許兒子最終也從自己的陰影中走出來了,他們未來會有一個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當然是我希望的。伊薩克也和保姆保持著老人之間穩定的關系。
我對于有人說在車上三排的那一段很重點表示贊同,每一排都有著自己年齡、自己經歷的煩惱與爭吵。最后一排年輕的孩子們會因為上帝存不存在而爭吵、甚至打起來,他們也會在這時相信愛情
《野草莓》絕對不是一部看一遍就看得懂的電影。不夠討好,就換不來足夠的掌聲。這不是周星馳的無厘頭,可以在多年后被大學生戴上“后現代”的文化帽子。它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屬于嚴肅,所謂“曲高”必定“和寡”,自古如此。沒什么好遺憾的。
正像一首老歌里說的“活不明白”,這是英格瑪·伯格曼1957年的作品,片中大量的象征和隱喻跟沃納·赫爾佐格有一拼,不同的是后者的更加晦澀。但《野草莓》也絕不是一部讓你輕松的吃著爆米花扯著家常就享受美好時光的“善類”,老伊薩克·博爾格教授,這個“光榮的白癡”,因為過度衰老,健忘,偏執,做很多奇怪的夢,這些夢的荒誕里有卡夫卡的甲蟲,亨利米勒的囈語,堂吉訶德的夢想,甚至安東尼·伯吉斯《發條橙子》里阿列克斯不可饒恕罪惡的影子。沒有一句可以被輕易忽略的對白,沒有一個可以被無視的表情,甚至沒有一個可以被粗心放過的場景。每一個單詞的不確定顫音,每一個嘴唇的翕動,每一個面部表情的隱忍,每一個隱晦而痛苦的微笑——都有內容
1. Realism。
2. Dream:Lost, Old Empty Street,無表針+2 eyes,無五官死了,馬車撞燈棺材落地。有人的手,被抓住(是自己)。Surreal。
3. 與仆人對話。“低能會令我成為殊榮的白癡。”
4. 與兒媳對話(car)(瑪麗安)。男人抽煙,女人哭,小孩,抱怨。兒子恨他。自私,無情無義,頑固。藏在古老……/婚姻紛爭。不理會精神痛苦。精神醫生 看部長。貓或人。遺憾。“我對夢不感興趣”。哼歌。
5. 故地重游。野草莓。Sara。【看見】回憶。
6. 新女孩薩拉。
7. 車禍,夫妻。男人天主教,女人歇斯底里、演員。自我主義。
8. 第一次訓練的回憶。伊娃。96歲老母親。醫務長官。午餐。
9. 老母親。命名日。女性歧視(女人+嬰孩)。薩拉嫁給西夫里。“嫁給爸爸”。胃冷(血壓低)。表(無指針)。
10. 女孩(人怎么能相信上帝)。男孩打架。“上帝存在嗎?”
11. 暴風雨。欲睡,羞辱的夢。
夢:薩拉給他照鏡子,讓他笑,“但很痛苦”。薩拉:“你知道太多,卻不知道任何東西。” 嬰孩。薩拉和西夫里相戀生活。鋼琴。燭光美酒。月亮。敲門(很響)。看自己的手。測驗書
風平浪靜的,輕描淡寫的表達是一種合理化痛苦后的冷漠,也是讓人可以自我保護起來的理性。當被傷害,被忽視,被背叛,我們應該去傷心,去流淚,去生氣,而不是以“人性如此”,“事情原本如此”,“本來就不會怎樣”來讓一切顯得可以被理解,被接納,進而曲線消解掉傷害本身帶來的痛苦。
勇敢的沉浸在生活和事件本身,反而會比保持無堅不摧的理性和冷漠更容易感受到幸福。過分的理性會讓人切割掉很多情感,使整個人變得單薄,情感斷層,進而變成失去感受能力的外在冷漠,內在又飽受孤獨
野草莓:大片鑒定家庭片 關于童年和你的一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