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23:51
首映:2010-10-12(中國大陸)
年代:2010
時長:87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7
觀看數:62803
來源網:三年影視
“外灘佚事”上海,中國唯一的包容性
看片頭時實在很感動,一張張黑白的城市影像,伴著悠揚的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這是一段會引起思鄉的樂章。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人聽了真的要熱淚盈眶。
旁白由“外灘”這一擬人化的老者來講述,但看著看著就覺得愈加不諧調。“外灘”老人講述了5個人物,擔任海關稅務司近50年的英人赫德,商人葉澄衷,青幫大亨杜月笙,明星周璇,徘徊于中日之間的女星李香蘭。
剖析這幾個人物,有幾個與外灘有關?
赫德無可爭議,他是海關稅務司,工作就在外灘海關。
葉澄衷也可以,畢竟最早是黃浦江上擺渡的,人生轉折點也發生在外灘。后來也做航運生意。
接下來幾個我就疑惑了。
杜月笙與外灘有什么關系?影片也沒告訴我。
周璇呢?我只看到片子里她家掛著幅貌似外灘的畫。
李香蘭也許比前兩者好些,她住在外灘的百老匯公寓,故事里有她眼見船只被日軍炸毀的一瞥。最后有在外灘坐船回日本的情節。或者可以理解為是用她的故事影射外灘的身份徘徊于中外之間一樣。
另外既然說外灘,那就講點老建筑吧,但片中對經典建筑幾乎未提。
這樣一來
之所以說是遠古的聲音,是因為這部記錄片跨越的時代可謂大也。片頭從一個船夫講起,似乎隱含了這個地方必定跟渡口有關,確實是,這是一個歷史的大渡口,金融的大渡口,革命的大渡口,世界的大渡口。。。在這里,打開了中國看世界的窗口,也打開了洋人看中國的窗口。我個人覺得很感動的地方在于,那個赫德的沉思而佝僂的背影,很耐人尋味。導演以一種回歸久遠的模式生動地將上海人物一個個剖開在觀眾面前,有聲有色,甚至還能窺探出杜月笙等人的心路歷程,這些矛盾和掙扎都存在于時代和歷史更迭的大背景下進行,去掉了很多官方宣傳的口氣,試圖還原一種歷史的血肉和表情。我是喜歡的,不同于北京的那種氣息,不同于CCTV的那種腔調,也不同于許多記錄片導演的那種悲愴和深沉。上海,它以一個“我”的第一人稱身份,給你慢慢講述關于上海和他的孩子的故事,是的,小孩子的故事,大孩子的故事。不管怎么樣,他們,那些曾近叱咤風云的上海灘人物,都在一個“大人”的目光下,慢慢呈現出來。包容和反思,讓人們越發覺得這些人,這些事,這些聲音,未曾真正遠離開過
那一個曾是亞洲最繁華摩登都市的地方,一百多年間上演過多少的傳奇,也正是這些傳奇書寫了這個城市的歷史。而這些歷史,又被人為的磨滅去了多少,失去了歷史的城市也就沒有了魂。
PS:孟小冬也著實是個不一般的女人,先是梅蘭芳后又杜月笙,她的口味很雜嘛。原來,到最后杜月笙才是那個活的最明白的人。
赫德說:“如果中國的政策改變,中國可以成為各國的領袖。如果政策不改變,它將變成各國的奴仆。”一百多年前的一句話,今天應驗了。到底是中國的政策沒有改變,還是中國人用一百年畫了一個圈,如今又拐回了起點?
“外灘佚事”上海,中國唯一的包容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