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8-03 03:21
首映:2013-03-07(德國)
年代:2013
時長:107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3
觀看數:81621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2013,《去里斯本的夜車》中幾處英文長段的摘錄整理
我一向對貴族+女性+革命+愛情+歷史的電影著迷,這部里斯本的夜車就是如此。一位瑞士中年教師,因為一部文學作品而前往里斯本尋找作者生平,因而掀開了一位高富帥走向民主左翼并加入反對派支持革命的心路與生命歷程,一生如畫卷般展開與凋謝。
這部電影的畫面,囊括了南歐燦爛的大海、陽光和里斯本蜿蜒的風光。而且音樂動人,明星云集,譬如蘭普林扮演的年老的安德林娜,即使是本場龍套的Sarah Spale-Buhlmann,也是這么迷人優雅,還有當紅的Mélanie Laurent。
當然,電影的主角還是越老越性感的杰瑞米·艾恩斯,這位生活非常boring的教師因為沖動而走進里斯本,追尋到別人故事的精彩,自己的旅程卻。。。。
影片是蠻哲理的,片中大段的引用原著作中的精辟的詞句。真是需要反復咀嚼咀嚼,才能有所感悟的。影院里,聽個一遍是很難領會的。這也是影片本身的一種局限性,導演沒做好也是可以理解。給個4星也就不算過分了。
影片通過男主角教師Raimund的偶然獲得了限量版書開始(發行總量100本)。他被作者帥哥Amadeu(簡稱A男)的書所吸引。開始抽絲剝繭般的調查,也把一個離奇的愛情故事給展現了出來。
當然看完片后,會覺得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是如何如何的可歌可泣。但讓我們分析一下人物關系,又不得不讓我倒吸一口冷氣。
4角關系中的中心人物, 革命女青年Estefania(簡稱E女),貌美如花,有著超人的記憶能力,過目不忘。年輕時,因為需要保護,嫁給了Joao(原配夫妻)。
Joao看似粗糙些,但他在被捕之前的那段優美的鋼琴曲演奏,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他身材挺結實,與妻子E女也有了孩子,相信他不會是性功能障礙的廢人吧?
情人1號:Jorge O'Kelly,帥哥Amadeu的同學,大約比A男年長2歲。被E女深深吸引,直接就成了E女的小三。毫不知廉恥的,當著她丈夫Joao的面
題記:
“We leave something of ourselves behind when we leave a place; we stay there, even though we go away. And there are things in us that we can find again only by going back there.” ― Pascal Mercier, Night Train to Lisbon
瑞士,阿爾卑斯山山系北麓,萊茵河于此發源。歐洲古城伯爾尼,就位于這一片山地高原之上,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從伯爾尼的南東北三面環繞而過。這里降水量極大,氣候溫寒,常年冷雨。拉丁文老師Raimund,一個五十七歲的離了婚獨居的生活沉悶的老男人,在又一個冷雨的早上,急匆匆地走在橫跨阿勒河的拱形大橋上。阿勒河仿佛切開了伯爾尼高原,深陷于兩岸之間,從橋上看,深綠色的河水很低很遠,寬闊湍急。雨水澆濕了一個年輕女子的長發,是那種地中海女人所特有的黑色的濃密而茂盛的長發。長發順著雨水,粘在了她早已濕透的深紅色的長風衣上。她的臉龐,如同白色大理石雕像一般
《里斯本夜車》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與閱讀趣味的哲學小說,探訪別人的生平,也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探討人的一生中諸多難以言喻的經驗,關于孤獨與死亡,關于有限的生命,關于友誼與愛情,關于忠誠與背叛……
心靈封閉已久的中年教師戈列格里斯,無意間在書店發現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 隨筆《文字煉金師》,被書中充滿哲思的文字吸引,毅然拋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展開探索心靈、尋找生命終極答案的旅程……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探訪普拉多的生平,一步步重建這位非凡醫生、天才作家的影像,揭開葡萄牙獨裁政權時期的一段隱秘的黑暗。在一步步走近了解普拉多的同時,格列格里斯也檢視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和意義。
一個善意的舉動引發對他人經歷的強烈好奇,讓過著波瀾不經生活的大學教授,越出不見得熱愛卻已然固化的軌跡,踏上前往里斯本的夜車,揭密一段精彩紛呈的人生。
電影初看時覺得這種將我們看書、看電影時才有的對他人跌宕起伏經歷進行窺視的過程,可視化為一趟說走就走的探訪旅程,這一講述手法挺有新意。看完之后仔細回想才發現原來是Orsen Welles《公民凱恩》的影子,無論是數次探訪拼湊出來的人物軌跡、不同好友對同一段經歷分別講述的主觀鏡頭
2013,《去里斯本的夜車》中幾處英文長段的摘錄整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