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8:39
首映:2011-11-17(中國香港) / 2012-06-18(上海國際電影節)
年代:2011
時長:98分鐘
語言:粵語
評分:6.4
觀看數:35780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大藍湖:神仙打造的劇情片 有這樣一種奇怪的記憶
看了《大藍湖》,呃呃,除了「尷尬」,我寫不出(或不願寫)其他字來形容了。畢竟,本地獨立電影與新晉導演是需要支持的。我以為它至少可以是一部議題電影(深入以蠔涌情懷或回憶為題)— 我寧願全片是訪問村中長者或教長者演話劇的紀錄片。想起去年山田洋次帶領新導演拍的《京都太秦物語》,同樣是舊區傳統加年青愛情故事,同樣有劇情有真實紀錄,卻拍得非常好看,讓人回味再三。
《大藍湖》是獨立電影導演曾翠珊的第二部個人長篇作品,難得的是電影的發行與上畫均是交給了高先電影公司。一向香港的獨立電影很多都是私人放映或者有些少人參與但公開性的獨立電影節,其發行大多數是交給受藝發局資助的影意志發行。這是特別的是曾翠珊所拍的獨立電影不但能搬上銀幕有一定的影期外,特別的是有本地片商願意購片。原本想在國際電影節期間看看《大藍湖》與聽聽導演的分享,但鑒於不懂分身術且撞期便選擇了另一部有關香港音樂與土地的紀錄片。
看過一些香港本土的獨立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紀錄片,但不失有劇情作品,如鍾德勝的同志電影系列,游靜的《好郁》,崔允信的《憂憂愁愁的走了》,梁碧芝的《遊園地》等等,一直以來無論是主流還是邊緣都是筆者所會欣賞的。相對商業的主流電影,如彭浩翔、葉念琛、王晶這類導演均強調要用明星,有綽頭、有宣傳,獨立電影反而強調的是獨立精神,反映了什麼現像,帶來什麼反思。至於明星效應其實不太重要,近年甚至出了些專拍獨立電影的演員,比如說是蔣祖曼、陳逸玲、盧鎮業
■一句話點評:從出走到回歸,女導演曾翠珊交出了第二部長片,她也憑此獲得了201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的提名。同時,《大藍湖》也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2011年度推薦的七部電影之一。
回完一趟家,重新記起了《大藍湖》。可能離開太久,面對中學同學,面對過去的自己,計算起上一次相見的時間,最少的都有個四五年。看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變化,我也會察覺到自己的改變。漸漸的,一方面覺得記憶似乎不大可靠,一方面又意識到自己是在逃避著什么。眼前的他們未必是一面鏡子,但是,在他們和我的身上
大藍湖:神仙打造的劇情片 有這樣一種奇怪的記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