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蘇有朋的《左耳》,大路觀眾已經被青春題材電影虐到疲軟,再有力度的宣傳、炒作《匆匆那年》依舊擺脫不了爛口碑的厄運。80、90后所剩的那點兒記憶,被翻出來販賣,買單的同時開始懷疑,這是我們的青春么?似乎總差了點兒什么。直到看到韓國電影《二十》才恍然大悟,原來青春更像是這樣,年少的我們太過健忘,在暗戀與被暗戀中歡天喜地的走過了那段時光。在最能胡鬧的年齡,放肆的昂頭傻笑,一邊發愁這次考試退步了兩名如何跟父母交代,一邊逃課去天臺上胡扯校園八卦。多年后,同一直陪在身邊的好友出門逛街,轉角看到一輛藍色單車,不經想起當初暗戀的隔壁班男生,已經快要消失在記憶中。恍然大悟,原來友情的分量永遠比愛情要重的多。
《二十歲》的導演李秉憲,和趙薇、蘇有朋一樣,也是曾經炙手可熱的演員。作為轉行導演,選擇青春題材的不謀而合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此類題材容易把握,因為故事性強(觀眾主要看故事)對拍攝手法、鏡頭語言的運用要求就不那么嚴格。其次,“男色”時代、“粉絲經濟”下
【二十】2015年,博你一笑 再來點感慨————主評李素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