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3 07:17
首映:2016-12-16(中國大陸)
年代:2016
時長:105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8
觀看數:2494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生門】震撼的紀錄片片 母愛與生命的禮贊 現實與制度的批判
我一般不看醫療劇,但這記錄片的相對真實性,給予五顆星。
一個家庭是社會的小單元,醫院又是個小社會,有悲歡,有離合,眾生百態。一些事件可以成為社會現象級。
我所遇到的,就以生產來說,在醫院可以算是喜吧,呱呱墜地這一驕傲的啼哭宣告一個生命的獨立,帶來了生氣。
那還有沒能啼哭的呢?比如剖腹取胎,產婦孕期發現胎盤植入膀胱,必須終止妊娠取出20周的胎兒,保大人的命;也比如檢查發育畸形,放棄繼續妊娠。在做這類手術的時候,我盡量避開看那孩子,心里過不去。
也遇到過,把產婦送出手術室
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 ——泰戈爾
新年第一天,我看了紀錄片《生門》前三集。這是一部12集的紀錄片,地點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它是武漢市5家急危重癥產婦搶救和轉診中信,大部分產婦都是從各地轉來的疑難、危重和急癥。
這部紀錄片,鏡頭下的也都是危重產婦。無疑,它們都是真實發生的。
后來,我又看了2016年12月上映的同名電影《生門》。
很多人覺得,生活已經夠苦了,看電影就不要再看這么殘酷的吧。這部影片,去年12月上映,排片率不到1%。但我們不能因為懼怕苦難
去年才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想到今年就變成習慣了——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去看幾次;覺得比較好看的有三部,巧合的是:都是這個月看的,并且還都是一個人去看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看不見的客人》以及剛看完的《生門》。
其中,最讓我想寫寫感受的就是這部《生門》。
以下嚴重劇透!
《生門》是一部紀錄片,導演陳為軍與其拍攝團隊在中南醫院跟蹤拍攝了兩年,記錄了4個孕婦與孕婦家屬生產和陪伴生產的過程。
最驚心動魄的是夏錦菊,一個6孕2產的33歲固執女人。2產均為剖宮產,孩子一男一女。夏錦菊的第二胎生產并不順利,此前,醫生也有告知。孩子取出后,醫生打算摘除子宮,甚至說服夏錦菊的父親簽了字,并且還跟她父親說了:你不簽字,我也得做!按說在如今的時代,已生兩胎,兒女雙全,應該可以不用再生了;并且對夏錦菊來說,保住其子宮的風險非常大!然而在手術室里的夏錦菊不同意,要醫生盡量努力,爭取保住她的子宮。于是,兩次心臟停止跳動,大出血18000毫升(假如一個人獻血300毫升,需要60個人的獻血量)
時光回
片尾音樂響起,燈光大亮,人們紛紛起身,我仍然沒有離開觀影廳。最后,做了一個深呼吸,馬上沖進洗手間狠狠地洗了一把臉。萬千種情緒縈繞在心頭,一時之間說不清那么多的眼淚究竟是為誰流的。
《生門》的拍攝地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很多優秀的醫生在本片中都有出鏡。其中,李家福醫生的妙手仁心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片中他遇到了四戶家庭,每一戶家庭中的產婦,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陳小鳳懷上了雙胞胎,但是情況危急
一下午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十二怒漢》(1957),一部是《生門》(2014)
此刻最直觀的感覺是頭在鈍鈍的疼。生門的時長多久,我眉頭就皺了多久;哭了很多次,沒有一次是因為感動。
如果再有人問我,“你以后還生孩子嗎”,我再不會毅然決然地說“還要生”;我會說,“有足夠的錢且身體健康的話我會考慮”。兩個難以滿足的條件換來一個考慮。
去看了影評,聊什么角度的都有,目測高頻詞是“不要生”和“恐婚恐育”。大家似乎都畏懼了,血淋淋的現實怎不讓你畏懼,我們是人,不是子宮和祭臺。
開始看著絕望;過程看著揪心;最后看完一身輕松。底層勞動人民的苦也就同他們一樣的人明白,醫療政策還需要改革。醫生站在道德最高點,揮著指揮棒,遵守著條條框框。可是人性真的如你們所說的嗎,換位思考,都太難了。你有你人性的標準,我也有我的。不能說誰對誰錯,無論做什么樣的決定,只要無悔,那就是對的。
【生門】震撼的紀錄片片 母愛與生命的禮贊 現實與制度的批判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