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05:19
首映:1991-12-18(法國)
年代:1991
時長:115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45236
來源網:三年影視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現象級劇情片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日出前讓悲傷終結》中,柯隆貝說:“讓我活下去的動力,是我對生活的激情。”他的女兒和他的徒弟都很奇怪:你的激情?
柯隆貝深愛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小房間里,在古大提琴低沉的樂曲聲中,回憶亡妻。
《悲哀之墓》。與亡妻的絮語。有一天,柯隆貝在淚水中見到亡妻站在自己面前,猶如昔日一般美麗。她將食指輕放在朱唇之上,然后緩緩坐下,輕輕側著頭傾聽著愛人的樂曲。
或許是音樂的真諦,向柯隆貝敞開大門了。
他停下琴弦,自言自語道:”她怎么會在這里的呢?她究竟是誰呢?“
亡妻回答:”她什么也不是。她只是清風,留在了這里。“
音樂的真諦。生活的激情。柯隆貝用音樂,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充滿香氣的世界,寧靜、祥和的世界,痛苦也是一種幸福。他滿足了。他希望徒弟能夠理解這一切,然而徒弟不理解,他沉溺于俗世的繁華,終于遠離了那個世界的香氣。
藝術創作帶來的生活激情,確實可以超越這個世界的一切,來到一個可以稱之為天堂的地方。
但是,會孤獨。那個世界的鑰匙,只有自己擁有。
從那個世界出來的人,會單純的一塌糊涂
有趣的標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為數不多的悲傷故事封存在字里行間的好標題。沒開始看之前我就該料到 這必是悲者的電影
記錄電影里迷人的拍攝和對音樂的理解
“你想從音樂中尋求什么?
我尋求悲傷與淚水”
“音樂是為了代替郁悶在心的人發泄心里的話
音樂是為了失去的童年
為了蓋過鞋匠敲鞋的聲音
音樂是為了人出生前,呼吸前,見到光亮前的那段時間”
音樂是這被語言限制的世界的禮物
是千年萬年跨越時間的通道
是孤獨黑暗中唯一的答案
我越來越理解法國人為什么喜歡德帕迪約了,這個又老又丑的男人,他那張大臉,特別是那個堆滿了臉的大鼻子,一看就是長期沉迷于腐朽、糜爛的生活寫照,不管他怎么裝純情、扮純樸,最多是個偶爾良心發現的紈绔子弟罷了,終究還是會回到墮落的生活的常態中去。這就是法國人向往的生活:享受!只要享受!
這張大臉在影片開頭滿滿地占據了整個屏幕,好幾分鐘,從而為整個影片定下了基調:這個老男人沒干好事!果然,影片講述了德帕迪約始亂終棄的故事。
音樂家桑德·哥倫布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杜門謝客
法國片慣常愛走文藝路線,無論是選題還是畫面和音樂細節上都下足功夫。尤其是像《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這樣的帶有藝術家傳記性質的文藝電影,一直是法國文藝片最為擅長表現的領域。拍攝于1991年的這部略顯小眾的影片可能并不特別為人所熟悉,但相信許多人一定聽過這個詩意的片名。更多的人——尤其是古典音樂愛好者——聽說到這部片子應該來自于華裔大提琴家王健的推薦;他曾在多次訪談中提到這部影片,讓他頓悟到了作為一個東方人,應該如何去感悟和演奏巴赫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片名若按照法語直譯過來應該是“世界上的每一個清晨”,后修改成《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這個更為意向的名字。影片講述的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音樂史上的兩位作曲家和維奧爾琴演奏家——圣?科隆布(Monsieur de Sainte-Colombe,1640–1700)與其學生馬蘭?馬雷(Marin Marais,1656-1728)之間的故事。在歷史上馬雷跟圣?科隆布學琴僅僅只有6個月,他的主要老師應該是另一位久負盛名的法國作曲家呂利(Jean-Baptiste Lully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整部電影都是一尊藝術品,畫面、音樂、對白都是如此的美倫美奐,充滿著詩情畫意。17世紀末期法國郊外,音樂家柯隆貝的鄉村別墅坐落在湖光山色之間。他品德高尚、技藝精湛,對藝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更可貴的是對亡妻深沉而又長久的愛,成為他音樂創作不竭的源泉。他隱居山林,自食其力,精心撫養著兩個女兒,過著平淡而自由的生活。 柯隆貝一家的中提琴合奏引起宮廷首席樂師蓋尼的注意,蓋尼對柯隆貝的技藝自嘆不如,于是蓋尼親自到柯隆貝家中邀請他入宮廷為國王演奏,柯隆貝婉拒了蓋尼的邀請,他說:“我作為鄉野之人不想為任何人做事,告訴國王征召我實在是受不起”。當蓋尼用國王的命令來強制柯隆貝時,柯隆貝毫不客氣的將蓋尼趕走。國王又派蓋尼與一名樞機主教再次來邀請柯隆貝,傲慢的主教出言不遜,柯隆貝這一次態度更加堅決,怒斥兩人說“舊衣服是我自己的,感謝國王的厚意,但比起受賜的金銀,我更愛金色的夕陽,比起皇宮我更喜歡這貧窮的家”。
從此國王再沒有派人來騷擾他,如果不是一位17歲的英俊少年馬萊斯的出現
本科時代最后一個夏天,中美關系還沒親熱到讓盜版光碟無處遁形,和平街北口小店里面每每有驚喜。
晝伏夜出,夏天實在太熱。一幅床簾把自己和外面六支細細的鼾聲隔開,抱著膝蓋、戴著耳機,聽得到光驅在本本里簌簌的滑動,但還是掩不住大提琴低沉到令人落淚。
在沉沉夏夜,琴聲淌出來,都能淌到心里。真實的人生就是這樣一場華麗的虛空,音樂、愛情、功名給這虛空填了顏色,讓人相信,不悔,留戀。
當時不通一點點法文,只曉得把張信哲歌名般的港譯名散播出去,朋友一笑了之,從未引起共鳴。
也好,這是電影講出來是太赤裸的真話,自己都沒狠心再觀一次。
開始學徒的第二個夏天,在三聯書店遇到電影的原聲,比拜到師傅還歡喜,仿佛找到了人生缺失的一部分。
記憶就的回來了。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現象級劇情片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