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10:52
首映:1991-12-18(法國)
年代:1991
時長:115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89070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音樂是給..........
What is music?, 25 June 2001
10/10
Author: Low Man from Lafayette, IN
As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happen in films that are likely to make me quite angry. One is a general concern, and the other is a more elemental notion of the nature of music. This movie deals with both quite well.
我是因為這個名字才去看這部影片的。整個故事是以兩個最著名的低音維奧爾琴演奏家為原形展開的故事影片的核心元素是音樂影片幾乎沒什么對白,音樂(維奧爾琴聲)始終貫穿整個影片,陰郁,歡樂,悲痛,沉思,,,,,,當畫面”淡出時音樂漸漸消失,所有的恩怨情仇都隨之遠去。這世界的每個早晨都會有溫暖明亮的日出,而悲傷,但愿它就此終結!(有機會的朋友別錯過該片的原聲大碟,該碟不斷突破古典音樂唱片銷售紀錄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影片。本人是古典音樂的發燒友,沒有多少影片能引起我的興趣,除了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你只是會使用樂器,不會音樂』
這是看完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電影中的琴聲實在是很有魔力
老頭說是音樂的,我聽著就是有感覺
小孩拉的技巧我只是覺得技巧很華麗
很想聽這個的OST
看到演奏時默默兩行淚
你懂了嗎?音樂是為了什么。
大概半年前下載了這部電影,最近看到《走遍法國》的video里面Julie,Beno?t和Pascal的廚房里掛著這部電影的海報,又看到電影的名字Tous les matins du monde:世上的每一個早晨,想這到底會說怎樣一個故事,才想起挖出來看看。
電影里與片名直接相關的一句臺詞大概就是Madeleine上吊自殺后Marin說的一句話: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sont sans retour.(世界上的每一個早晨都沒有回頭的機會。) 這到底是為了表達什么?又或是僅僅對Madeleine自殺的惋惜?
片中關于“最后一夜”的描述中,Monsieur Sainte Columbe終于愿意和Marin談音樂,他問:Que recherchez-vous, Monsieur, dans la musique? :你在音樂中尋找什么?而Marin的回答是:Je cherche les regrets et les pleurs. :我尋找悲傷和淚水。 Monsieur Sainte Columbe對于他的回答沒有贊同,亦未反對。看來,經歷紙醉金迷后的Marin終于明白了悲痛與淚水,而此時M. Sainte Columbe似乎看到了希望,也似乎走出了多年來的喪妻之痛,把畢生的音樂造詣傳授給了Martin。
悲傷似乎起著凈化人心的作用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1991),英文名《ALL THE MORNING OF THE WORLD》,故事說一個演奏古樂器的音樂家,為榮華富貴犧牲所愛而後悔終生,男主角由GERARD DEPARDIEU扮演,年輕的由他的兒子GUILLAUME DEDARDIEU扮演,無論在選角、攝影、燈光、道具、服飾,都是天衣無縫的。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獨立影展這么多天了,好歹去看了一場,雖然還是法國電影的展映,但在家門口放片子,自己都不去看一下,實在說不過去啊。上午放的《狂人彼埃羅》和下午的《朱爾與吉姆》我都有碟,而且都是新浪潮的產物,我現在想看的反而是那時候被罵得很兇的優質電影。而且,一向非常非常討厭戈達爾——他是個政客和發明家,但不是導演!今天下午還看到一篇文章說他是反猶主義者。好吧,我是在為自己早上起不來找借口。
進了大禮堂,發現連個形式上的檢票都沒有,頓時感覺昨天被派去發票簡直就是行為藝術……有化院的兩個小朋友(呵呵,說別人小朋友總會讓我感覺良好)wingring和leader作陪,看前的等待時間也不算沉悶。看的時候,很郁悶地發現字幕全部都是打在銀幕前側方的一個小柱子上的,左右開工地看片還真是很累,不過總算適應了。開場顯然沒有對好焦,畫面模糊得根本成了印象派。不過,最重要的是,電影本身還是不錯的。
--------------------------我是孤獨的分割線--------------
好,言歸正傳說電影本身,《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音樂是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