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03:06
首映:1983-09-21(中國香港)
年代:1983
時長:92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5
觀看數:92544
熱播指數:151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火燒圓明園】看劇時的感想
帝國主義的卑劣行徑,激發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毛主席說得好,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
我們要把握這個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推薦大家重新讀毛選,我是越看越有味,深深體會到,如果中國沒有毛主席,中國人民現在還在黑暗中摸索呀!
聽,強盜要殺人放火,借口是主人不許他進屋來偷盜。真是荒謬絕倫!還要恬不知恥地大聲宣告!為什么?為什么他們竟敢這樣地橫行霸道?就因為中國有遼闊的土地,有金銀財寶。他們也有,他們有的是野心和洋槍大炮。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歷史把額爾金這個名字,永遠釘在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上示眾。這個英國的勛爵,下了一道震驚世界的命令。三千五百名士兵縱火焚毀了人類一座最大、最美、擁有最多珍寶的園林。無數能工巧匠付出了幾個世紀的辛勤,終于把乾隆皇帝下江南帶回來的一個園林之夢在北國的田野上建成了
咸豐二年(1852年),頗有姿色的葉赫那拉氏玉蘭被選進宮冊封為貴人,由于歷史上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兩家族有宿仇,玉蘭起初不得咸豐的寵幸,但善于心計的她終以一曲哀怨纏綿小調和傾城美貌將咸豐緊緊捆綁,被冊封為懿嬪,又因生下兒子載淳,被進封為懿貴妃,地位一時除皇后外,無人可及。 清宮各嬪妃爭寵、咸豐耽于享樂之時,覬覦大清財富良久的英法等帝國對中國屢次發兵侵犯,膽小怕事的咸豐在肅清等八位大臣的規勸下,丟下舉世聞名的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以“秋獵”之名攜帶眾嬪妃逃到了熱河行宮
好一部歷史影片,國仇家恨必不能忘!看我大天壇,大故宮,圓明園,錦繡輝煌!可憐了那些在戰場上廝殺的真漢子,前腳戰場硝煙滾滾,后一個鏡頭就是桌上桌旁的錦衣玉食,人的生命卻不如盤子里的一顆花生米,布菜的奴才在咸豐的注視下成為被操控的棋子,家國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抵抗的義士又怎能抵擋得住熱槍熱炮,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惡可恨!在湖南旅游也看過當地的表演,壯士出征,熱血男兒卻是冰涼的尸體歸來。還有開頭那一段登基大典太有氣勢了,末代皇帝也不過如此
李翰祥大導演的劇,當時不懂大導演的意義,只知道劉曉慶演的。
看過之后卻對梁家輝無比感興趣,覺得這個演員好有氣質,超凡脫俗,很是與眾不同。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個屈辱史,這點毋庸置疑。大概一個國家,到了積重難返的時候,能夠維持茍延殘喘就是了不起的本事了。
從政府到老百姓的無奈和屈辱,難以用言語表達。明明亂世,卻沒有時勢造英雄,沒有英雄輩出,千瘡百孔,除了爛透別無他法。
小時候很多歷史知識來自於電影電視劇,愛國主義教育也通過電影電視劇實現。比如電影《火燒圓明園》就是以“優秀愛國主義題材電影”的代表受萬人敬仰。
《火燒圓明園》我看了數遍,當年不知何為風月片,當然就不知道李翰祥的大名,更逞論梁家輝的演技和劉曉慶的風情,只是深深地記得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與英法聯軍先大戰於新河,僅剩七人七騎,後又戰於八里橋,全軍覆沒。如果說戰爭是最好的愛國主義的表演舞臺,那麼這場曾經被我用小兵人擺擬過無數次的戰鬥,就是中華式愛國主義的直接寫照。在這裡
【火燒圓明園】看劇時的感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