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公元1492年,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末期,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前夕,至哥倫布第一次美洲之行出發前。
地點: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格拉納達、帕洛斯-德拉弗龍特拉。
主角:阿基拉·狄尼赫拉(兄弟會)
阿基拉·狄尼赫拉(Aguilar de Nerha ,1455 - 1526)
1492年的安達盧西亞正值格拉納達戰爭時期,刺客阿基拉受命前去保護格拉納達的王子不被圣殿騎士劫持。以托爾克馬達為首的圣殿騎士,想用王子來威脅其父親——穆罕默德十二世交出金蘋果。

才5.5分?
第一篇發表在豆瓣的短評貢獻給《刺客信條》了。
最反感一些影評的專業術語,這是題外話。
這類型的電影,觀影時,觀影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電影藝術?為了文藝?為了高談闊論的主題或中心思想?
如果看電影是為了這些,最終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寫影評”為了“裝x”為了“電影愛好者”的稱號…大概僅此而已。
我看它,正如看了又一場游戲CG,覺得就夠了。可以講是因為無腦喜歡《刺客》,也可以講因為過去是一名執著的游戲玩家。
執著成就了我們的生活,也是我們人生最精彩的一部分,不論好壞。

刺客信條這部電影在美國本土并不叫座,遠沒有預期的高,國內的網站上關于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如出一轍的差評。我是看完電影回來再看的評價,卻覺得這些評論有些不實,有人云亦云之感。

看了刺客信條。只能說,這電影徒有刺客信條的皮,而沒有刺客信條的內里。
是什么讓刺客信條如此受歡迎?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那腦洞新奇的切入點給受眾帶來的歷史帶入感和參與感,而不是單純的花拳繡腿(要知道只注重動作的話,這游戲會相當無聊,“格擋反殺”一招鮮吃遍天!)當初這個IP給我最大的震撼,來自于那近乎實景般的耶路撒冷、圣母百花大教堂、大天使堡、威尼斯總督府和充滿了東方色彩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而電影里只能將故事附會到碎片般的歷史中(這也是我不看好這游戲改編電影的原因):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卻沒有交代宗教裁判所;牽扯到哥倫布,卻只是一筆帶過……完全拋棄了刺客信條應該有的文化內核,將歷史故事變成了穿珠子的線而不是最美麗的珍珠。甚至于游戲中做了數百次的信仰之躍都被當作了高潮的切入點…縱觀下來,這電影完全就只是在賣肉…
今年目前為止看過的卡司最可怕的電影,每個名字都如同一根銀針,不停地刺激著我的癡漢穴。
然后呢,這是繼《魔獸》之后,又了一部連背景和人設都掰扯不清楚的游改。(微笑)
這個可怕的全歐陣容,包含了一個威尼斯影帝,一個威尼斯影后,一個奧斯卡影帝,一個艾美獎影帝,一個柏林影后,一個奧斯卡金球BAFTA三料影后,并且在凱撒獎她女主女配都拿過。然后他們一起拍了一坨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兒。

首先說,我是一個AC老粉,所以對此片抱有一丟丟主觀情感。
刺客信條,主角是刺客,但是宏觀故事背景是是刺客和圣殿騎士為了爭奪上古文明留下的科技遺產(金蘋果,后期還會有裹尸布,圣劍等高科技儀器)而紛爭上千年。從本代人類文明開始,這兩個組織就開始了不斷的紛爭。

刺客信條:中規中矩!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