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的鋪設沒有白費,大量象征鏡頭直接喻意了災難的發生,特別是可樂爆發和領帶脫掉的那段,個人想不通會有人說電影不好,電影節奏太拖了等等,也不想想電影要是不用大半段來鋪設故事,要變得有多糟都不知道,首先就光電影主題就講不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就更講不清楚了。后面的內容很大動人,本人看得眼淚嘩嘩的掉,演員的代入感太強了,鏡頭給人很真實的感覺不過抖得很是厲害(帕金森癥式的鏡頭感),總的來說電影要比很多災難片做的好很多,想想看能打動人的災難片有幾部?能給人深思的有幾部?

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這部片子是來源于真實的災難。好萊塢災難片不論是地球的毀滅還是外星球的入侵,最后都一定是有一個就人民于水火的大英雄出世。這個英雄通常的設定都是平日里毫不起眼,做著日常繁瑣工作的人物。非常的相同的都是在關鍵時刻所爆發出來的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都不是來源于抽象的家國情感,不是崇高的愛國主義,而是最簡單樸素的家庭情感,是個人生活的的感受。
從主人公的人物來看,拯救世界或者最后的額主角通常不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也不是專職處理突發事件的人員,而是一群文弱書生,比如勇闖奪命島里面的男主角是博士
<圖片1>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美國這個崇尚知識以知識階層為主的中產階級,這些人的職業通常是醫生、律師、金融從業者、科技人才和企業白領,這或許就是這個國家對于其主流社會的主流人群的一種心理投射,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定器,也是災難發生時致力于改變的人群。
從其影片的真實性來看。這部電影是以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為主改變的,<圖片3><圖片4>
與以往災難片不同的是,它不是對未來的暢想

1.深海鉆井平臺最后的火災跟爆炸場面還是非常贊的,這是不是唯一的亮點?
2.前期鋪墊這么久,男主視頻的時候幾次聽見疑似故障聲,裝傻充愣搞毛線?每個角色明顯都可以很有張力,可惜都是略過……后期劇情專注于場面效果了,沒有閃爍救災的人性光輝啦弱點黑暗面啦救自己還是大家一起完蛋or拼人品……也木有跟《薩利機長》似的秋后算賬……

能夠將生產安全事故搬上銀幕是一種進步與反思,值得學習。撇開震撼的災難效果,更打動人的是災難后家人團聚帶來的親情感染。這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感謝導演能將石油工人的艱辛展現給世人,讓我們這些坐在辦公室吹空調的打鍵盤的,能夠了解那些為我們日常生活資料努力的人們是如何與大自然打交道的。就像人大教授周孝正老師倡導的,男生都應該去煤礦走一遭,哪兒才是對人的價值與意義最好的教室。最后贊嘆一下老美的國民素質與基礎自救能力,這么大災難居然“只”遇難了11名員工。原諒我用了一個只字,實在是因為數字太低于我的估計了。

《深海浩劫》吉娜·羅德里格茲主演,敬事實,和人命。多打了幾句短評,不想刪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