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3 06:33
首映:2011-09-06(威尼斯電影節) / 2012-01-14(日本)
年代:2011
時長:129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8
觀看數:95840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庸才:渡邊哲領銜,任何人都是世界上唯一一朵美麗的花
園子溫,多么神奇的一個人啊。他總能讓人們心中抽象的想法與認知具象化,具體到你能用手觸摸她。
片尾那一聲一聲的“斯米拉,剛把雷!”令人心里面既溫馨又難受。五月天唱過一首歌《勇敢》,里面有句歌詞“敢講我們是失去希望的一代,敢講我們沒有未來的所在”。我們生存在時代與政策的夾縫中。1、計劃生育使我們從小到大習慣孤獨,喜歡孤獨,不得不孤獨。我們不合群,不愛他媽的熱鬧,甚至不愛某人講話時,做事時那浮夸的表情和動作。2、女權主義的興起讓我們體驗了在電視上看別人如何尊重女性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也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法國吟游詩人弗朗索瓦*維庸
殘酷物語在核輻射摧殘后的家園中杳無聲息的恣肆著,而始作俑者即是流淌于天地之間的殘忍與孤漠。茶澤與住田的詩性哲性氣質注定要被庸俗的人類社會所點染埋沒,溫暖情調中的清新不是深刻汲取后的議題,而是一種人生駁雜的負累,一以貫之的是靈魂的潸然和斑駁之痛。
一個失手殺死父親的兒子。住田天生的悲觀氣質注定了悲劇的命運,他一無是處,在被庸才二字捆縛的既定命運中猶疑掙扎著,孤咽的心被束縛在慘無人道的狹之籠中:他不過是租船場場主的兒子,母親同不著調的情人私奔,整日價忍受父親的毒打和屠戮,想建立自尊自性不過是廉價牧歌式的偽善的幻想,他軟弱,他困惑
即便遭遇悲慘也要成為出色的大人!男女主都是有著悲慘境遇的人。有些時候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對于某些人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奢求。結尾還是充滿希望的,導演難得地溫情一回。
染谷將太往嘴里和臉上涂顏料的那段演的不錯,把內心秩序的崩壞表現出來了。二階堂的哭戲好美,最后和男主躺著描述兩人未來那段令人淚目。先贖罪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繼續成為一個出色的大人吧!
大地震背景還是蠻有社會意義的,借幾個無差別殺人的癲狂者,把核泄漏和地震后的日本民眾的不安惶恐無處安放表現出來了
看不太懂但是覺得是個挺嚴肅的片子,居然也跟著莫名其妙的掉了好幾次眼淚……?
最后叫著加油觀眾看到的場景一直是震后的廢墟,結合著男主的經歷有點從廢墟中、荒蕪中站起的感覺。怪相叢生的社會,身上寫滿淫亂詞匯的女人,一通騷擾電話就能讓一個男人精神崩潰,隨機殺人事件時常出現。精神世界的崩塌比什么都可怕,人人難以自保。在這種時候卻有老大爺和黑社會大叔不可理喻的溫情。
很難理解的片子。對了,剛開始我一直覺得男主家暴傾向太嚴重了。
“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
《庸才》這部本應該一路絕望走到死、用渴望平凡的少年的徹底沉淪來深刻反思日本的社會傳統的電影,卻因為大地震的背景走向了光明。
直到弒父那段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只是單純在反思人性,直到后面看到崇尚納粹的毒販子、打亂街頭搖滾的瘋子、面若死灰卻自稱是自愿的肉便器女、以及結尾高喊著“住田!加油!”時在鏡頭中越來越遠的地震災后廢墟,我才意識到,這部電影承載的社會意義可能遠遠高于它所探討的人性。
讓我不禁想起《鋼的琴》和《暴雪將至》
庸才:渡邊哲領銜,任何人都是世界上唯一一朵美麗的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