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2 12:08
首映:1990
年代:1990
時長:9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9.0
觀看數:12845
來源網:三年影視
《出嫁女》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
附上原作一篇
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
葉蔚林
一
這五個女子,生在一個村里,吃一口井水長大。高矮胖瘦不一,各有各的脾性,可是卻相好得要命:要活齊齊活,要死死一堆。明桃最大,拍滿二十一,金梅最小,才吃十八的飯;中間,桂娟二十齊頭,荷香和愛月都是十九歲。雖然自家各有名字,但另外還有個共名——“賠錢貨”。父母說,大家叫,祖上就這么喊過來,聽慣了,也就不當回事。她們大字不識一個,不識字要什么緊?照樣曉得剪鞋樣、納鞋底。一錐一個眼古,麻線扯得嘶嘶叫
影片改編自現當代作家葉蔚林短篇小說《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原載于《人民文學》1985年第6期)。舊社會女性吃的苦、受的磨難的全方位集中展示,五位正值妙齡的青春少女為了脫身男權至上肆意踐踏、欺壓女性的濁臭此岸世界,相約一起身著燈芯絨紅衣上吊,前往終身不會離開娘家、女人是寶貝被男人寵愛、女子娶男人、生產順遂接生的都是仙女、永遠不老一百歲換年輕的無憂快慰的彼岸世界“花園”。(用最明亮的光影講述最陰森可怖的事)
五位少女中年齡最大、也是最勤快最能干、最有主意(她提出五女一同上吊
好象叫<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記得有艾敬和張世出演,劇本改編都是出自葉蔚林的小說.好象國產的這部是拿到莫斯科電影節獲獎,臺灣則是法國南特電影節參展.臺灣版一直無緣得見,不過想來應該也不錯.印象很深的一段是當神婆得知金梅也準備隨幾個小姐妹一路赴黃泉逛"花園"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勸她"別跟她們一起去,還是多看幾年戲吧"人性刻畫得非常立體,思之既心酸又感嘆.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部片子的缺憾之處在于導演沒有展開強烈的批判,沒有展現五位少女在經歷難以忍受的痛苦之后萌發清明的女性意識,從而對命運進行抗爭。
其實,所有在我們現在看來魔幻諷刺的事件和封建愚昧的觀念早已融入整個村子的日常生活,影片展現的片段就是他們最為普通的生活,他們無意中的對話、決定和行動都是自然而然的。要意識到這種深入骨髓的正常中的不正常需要強大的反思意識,五位少女其實是具有這種反思的。
五位少女是敏感的,她們對“游花園”的向往看似膚淺,看似是她們尋死的主要動機
我之前在哪聽過這樣一句話我忘了,悲劇就是把美好毀滅給大家看,但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是,觀眾都知道這是悲劇,但故事中的人卻是開心快樂地奔赴她們自己選擇的結局,五個天真爛漫、美好年華的少女相約上吊、共赴花園,從頭到尾都是少女的歡聲笑語、嬉戲打鬧,但在這些美好的背后,卻有著身為女子的悲哀,完全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生下來地位就低人一等,被人辱罵毆打卻無力反抗,懷胎十月痛苦分娩卻換來一句保小不要大,一切的一切都是對少女美好的毀滅,都是一場注定的悲劇,仙娘肯定是故意騙她們,但也許真的
“生亦何歡?死亦何哀?”
大概若干年前,在QQ上有這么一個群,是想要自殺的人自愿結成的。每天,大家在上頭交流著自己生活中的悲哀,以及如何去死的方法。群里有幾個醫生,可以為下定決心的人搞到自殺用的藥——幫助他們在睡眠中不知不覺無痛苦地離開人世。
那個時候,我還在學校里頭混著,因為這個群的存在,對于死亡,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對于安樂死本身也是,雖然我不是搖旗吶喊振臂助威的人,但至少,我理解那些赴死者的執著。
憲法賦予人民這樣或者那樣的權利……既然有生存權,那么我們是否有選擇死亡的權利呢?
如果沒有,那么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為自然或者他人決定——這就違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但如果有,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對此持不理解和抵觸的態度呢?
反對安樂死的人,通常都是身體健全者,也都活得很積極很快樂。以自身身體之健全的意志,強加于病痛者之意志上,這又是否人道?
我們這些人的意志,是否能決定他人該怎么死?
人生并不一定是快樂的。而不快樂的人生中,有人意志堅定地活著,這很OK……而也有人并非那樣堅強
《出嫁女》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