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07:36
首映:2001-05-16(戛納電影節) / 2001-10-12(美國) / 2001-11-21(法國)
年代:2001
時長:147分鐘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評分:8.4
觀看數:49828
熱播指數:1079
來源網:三年影視
娜奧米·沃茨領銜,夢與現實的邊緣——《穆赫蘭道》觀后感
發生車禍的那天穆赫蘭道的夜景特別美。整座城市仿佛沉沒到海底,一個心跳都能讓回憶泛起漣漪。年輕的女孩正坐在車里奔赴想象中的前程。所有的一切干凈的好像從來都沒有發生過。每當我想起電影里的這個畫面,都會清清淡淡的想起愛情來。
雖然已經不大容易想起它了。
這個城市今天又下雨了。我一個人坐在公車里緩緩的橫跨長江,江面上泛著霧氣,遠處是永遠陳舊的輪船。不知道是不是附近學校多的緣故,到處都是一對對的情侶,背著書包,舉止曖昧的說著不會過時的情話,粘膩到泛濫。但我卻固執的認為這中間愛情的成分很少。每天司空見慣的分分合合充斥著早已疲乏的生活。戀愛似乎成了給生活增添味道的道具。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大約是在電影里活的久了,看事情難免也有些極端。不大能容忍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戲碼。如果愛情是留有余地能夠自由選擇的事情,那電影里傷人肺腑的故事難道都出自虛構嗎?
以穆赫蘭道為坐標的雨季。因為心情跟著城市一起下著連綿不斷的雨。因為自己的戀愛。因為寥落而難免有些傷感的想起大衛林奇在電影里造的這個進退維谷的夢。
對于大衛林奇的電影,人們的評價一直都是兩極分化的。一部分人認為它前所未有地運用了的通過夢境來反映現實的表現手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大衛林奇把簡單的故事弄得支離破碎,故弄玄虛。我是贊同前者的觀點的,這是一部值得研究的電影。
就同大多數人一樣,我第一次觀看完本片,也是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故事講的是什么。但是它帶給我一種特別的不安感,是別的恐怖驚悚片無法比擬的,就像黑夜中從夢魘中驚醒,縮在被窩里不敢動彈時的感覺
個人猜想:
1.片頭是吉特巴舞,舞蹈的最后是Dinae(很可能是獲獎之后的笑臉)和姨媽姨夫三人的影子。
2.Betty在姨媽家對Rita說“我一輩子也買不起這種地方,除非我能成為電影明星。當然,我更愿意做個演技派,而不是靠臉蛋,不過有些人是兩者兼備的......”
個人猜想這是Camilla的住處,現實中的Camilla一件是個電影明星,Betty(Dinae)希望自己有天也能住進這樣的公寓。在夢中也是Rita先到公寓里,之后Betty才來。
3.Betty與Rita在家中對臺詞時,很像一場爭論。并且Rita在念臺詞的時候表情僵硬甚至讀都有些困難(Dinae潛意識里覺得Camilla不懂得表演?)。
Betty第一次試鏡的時候,導演Bob Brooker對她說:“注意,不是爭論......" 表演前,對戲男演員Woody Katz和導演Bob Brooker在談論一個黑發女孩(這里猜想為現實中的Camilla),導演明顯對那個女孩有印象很贊賞,但是指出那位女孩臺詞說的太快了(這里混入現實中導演對Dinae以及另一些女演員的評價)。
真正開始試鏡,Betty的表現明顯與家中和Rita對臺詞的風格相差甚遠
當導演Adam在看個個女演員的才藝展示的時候,就是一個女演員在唱《16 Reasons Why I Love You》的時候,Betty(也就是Diane )進來的時候,兩人的眼神很曖昧,我覺得至少在這一刻是Diane 羨慕Camilla(也就是Rita)的在夢里的表現,Diane 用自己替代了Camilla,希望自己被導演看中(亦或者是對Adam搶走自己的同性戀人的一種抗議?),夢執行了置換原則。
另外,那首《16 Reasons Why I Love You》好甜蜜,人都快化了。
另外,開始的時候,車突然停了,Camilla問了與現實中Diane一樣的問題:“你在干嗎?我們不該在這停呀?”在電影02:01:58的時候Diane和Camilla在一起的時候,Camilla叫Diane:“Stop it!Diane!Stop it!”可是Diane也沒有住手,可見無論現實也好,夢境也好,Diane對這段戀情是希望Go ahead的。
娜奧米·沃茨領銜,夢與現實的邊緣——《穆赫蘭道》觀后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