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發展到今天

澳大利亞的電影產業似乎在我們的視野里被局限了。相比之下我們更容易青睞澳洲的風光,美麗遼闊的大草原更讓我們心馳神往。而對于這個講英語的民族,卻并不乏電影上的天才。彼得.威爾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他是澳大利亞當代電影復興的旗手,最令我們難忘的是他的《死亡詩社》,《蚊子海岸》,《楚門的世界》,還有一部就是《吞噬巴黎的汽車》,彼得.威爾我覺得應該算得上是一個異類,即使他在好萊塢這個極度現代的電影圈里,他依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對整個的西方價值提出了一些反思和質疑。
《蚊子海岸》是他的一部杰作,它是根據美國作家保羅.西羅科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發明家在美國中部一個小村莊生活的故事,最后這個發明家的陰暗性格毀了他自己。他時刻都不會忘記去描述這樣一類處在邊緣的人和事,他的電影都有一種貫穿始終的憂慮,那些異常的精神狀態,夸張的動作反應,可怕的夢境等等,時刻都在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人,他們是這樣生活的。從他的電影里(《死亡詩社》以一個悲劇結尾

“蚊子海岸”很復雜的一部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