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保留了《新周刊》關于上世紀80年代的紀念期刊《我的故鄉在八十年代》,足足有100頁,紅色的封面設計,里面記載的是白衣勝雪,對酒當歌,青春幾何。
是晚上在帝都敏感詞廣場借著路燈讀書的國人,是“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80年代,那是理想主義者口中最好的年代,是讀書人的一場春秋大夢,夢起于1976,醒于1989。讀書時導師常說,漫長的80年代足足有14年。
我生于1989,沒有機會參與到那個年代,也算看過不少“改開”劇

給大家講個看似笑話卻真實的小黑豬的故事,沖這個小黑豬確實該打高分,實力搶鏡而且年代感十足。因為孩子只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給她講了我小時候奶奶家見過的小黑豬,跑來跑去不臭不肥不懶,可愛,決定回老家嬸嬸家看看,結果看到的是懶懶的胖胖的臭哄哄臟兮兮的大白豬惡心到了,78年生活不好豬吃野菜都是瘦的,而且黑色、花色居多,體型小,白色肥豬后來才引進,正午劇里連小黑豬都很有年代感,而且會搶鏡,和我小時候講過的幾乎一樣,也是細節良心啦
大江大河以外的故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