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天》我是一集不落的看完了,這部劇講述了以秦學安、趙秀娟、張天順、秦田、秦奮為代表的三代農民和農村干部,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革中,為追求美好生活而艱苦奮斗的故事。
劇中,窯洞、炊煙、大喇叭、敲鐘、碾子、石磨、手扶拖拉機等過去農村艱苦的生活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很多年齡稍大的人來說,敲鐘上工,村口開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場面,交公糧時的愉悅和扛麻包時疲憊交織的滋味依舊回蕩在眼前。對于80后和90后而言,這些我們都沒有經歷過,但同樣也需要了解這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黃土高天》:對農村改革的思考和銘記
在陜西這片廣袤優渥的土地上扎土生根,在全國的范圍內發芽開花,《黃土高天》將鏡頭對準黃河岸邊充滿無限可能的這片土地,來講述一場對于中國都有著無限影響力的偉大改革,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周年,但帶給我們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我們需要銘記和思考,《黃土高天》就是這樣一部生動詳盡的農改記錄簿,讓我們回味深思。
這部電視劇按照常規的時間線敘事,但跨越的時間寬度極大,包括了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年,講述了60.70和80后,這三大人群的大部分的生活背景
2018年,《黃土高天》贏了口碑卻失了收視率,農村主旋律劇到底還行不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