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be的喜劇呀,也許一定程度上上人生根本也就是結局注定的苦海慈航。
寫劇的大家都是人間女媧,給你看一個樣品,就知道他一定做過了千千萬萬,模具已在他心里。沒有人是主人,甚至沒有人在主宰自己的人生。軟骨頭的作家只是最能坦然接受自己無力的那個,也是觀察者視角帶給他放棄抵抗的決心。但即使如海鷗一般美麗過、純真過、高調過、哀鳴過而統統終歸脆弱的生命們,都要在不可更改的命運里強行投入翻騰過,才算活過。哪怕早早認命的軟飯王,再順從也不會放棄已經成為本能的記錄。寫作

我佩服作家能夠仿佛置身其中,又超脫其外地把故事“記錄”下來。是記錄而不是創作,因為那些感情、傷害是那樣的真實,主人公在康斯坦丁、妮娜、瑪莎的面具下,對應著千千萬萬副真實的面孔。
整體的故事框架,想到的首先是“她愛他,他不愛她”如貪吃蛇一般的死循環——教師愛瑪莎,瑪莎愛康斯坦丁,康斯坦丁愛妮娜,妮娜愛鮑里斯,鮑里斯只愛自己,卻又在沾花惹草的同時,與康斯坦丁的媽媽,那位畏懼衰老與死亡的女演員,久久地糾纏不清。康斯坦丁為愛自殺,如其母親所言,他是個“激進分子”

《海鷗》富有感染力!“I'm in mouring for my lif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