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17:11
首映:1995-12-09(日本)
年代:1995
時長:110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2
觀看數:17956
來源網:三年影院
“幻之光”二刷后的一點想法:有關鏡頭語言和作為處女作的遺憾
就像Delphine與偶然結識的男子一起坐在海岸邊等待綠光,是枝裕和拍了一部電影講述一個男人的突然死亡,並在最後才借再嫁的丈夫之口說出由美子一直苦苦尋找的答案,有的人一出生就相信自己會看到天邊的一束光。這樣的人就像後來的公公,形單影隻,總喜歡坐在無人的地方眺望遠處的風景,眼睛緊緊盯著地平線。時間的流逝暫時失了概念,沒有別人喚醒他自然可以放空思緒一整天。
因為現實的平淡生活是乏味的,被各種各樣的瑣事填滿,無聊但又無法推脫的應酬,一日三餐的料理準備,還有好多好多
我就說為什么這個電影的原聲就像是沒有發布過一樣,音樂人叫陳明章,我就記得前幾年在app里絕對聽到過幻之光的原聲,但現在就和蒸發了一樣,不是下架是直接憑空消失。這個音樂人來自臺灣,由于被封殺了所以聽歌軟件里都找不到電影原聲了。我覺得音樂就是音樂,與其這樣搞倒不如把電影里的聲音也刪減了那不是更方便了?
時間很安靜地在這里穿梭:陳舊的側立在海邊的木屋,有點寂寞卻又堅定地不斷迂回蔓延的小路,灰暗的天色;力圖抑制自己傾訴欲望的一片混濁的大海...生活是這么安逸,讓人想不到過去也記不起未來。
過去是什么?
對由美子來說,那是一些隱藏的片段。12歲的時候,由美子因為沒有能阻止外婆突然的離家出走而心存內疚;前夫最后一面時,沒有征兆的調皮地回頭朝她揮動著雨傘,第二天從警察那里聽到他臥軌自殺的消息... 由美子沒有掉落過一滴淚水,她似乎平靜地接受了,繼續生活。然而,她總是有點不明白:為什么 我沒能改變事實?
是枝像施用了時空挪移法一般地,把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完整截取下來。孫子枕著爺爺的肚皮躺在擱淺的漁船上,海浪在附近拍打,提醒觀眾時間在不經意的空隙流逝。一個空長的鏡頭,讓海邊奔喪的人群慢慢從鏡頭前走過去,天空如此陰霾,小小的人身在大自然莫大胸懷間顯得如此孤立且虛渺,如果這時候有一束光,我們睜開眼,是可以看明那個困惑已久的真相。音樂渾厚地攪動你的腹腔,一種捫徹心扉的失去正慢慢淹沒你的足尖,你的雙臂
關于戛然而止的生命,甚至關于現世發生的種種不理解的事件和情緒,如果不好好消解,總會在心底留下癥結。這恐怕是疫情當下,很多人正在面臨的精神掙扎,而在電影「幻之光」里,似乎可以找到一種答案。
是枝裕和的處女作,一部被他的偶像侯孝賢詬病過的電影,但又處處透著大師的影片風韻。靜謐的長鏡頭和連綿的配樂,是枝裕和甚至直接找來了陳明章,讓整個影片只要配樂一起,侯孝賢的風格化就很難被抹去。而面對「突然死亡」的主題,沒有一點點大悲大慟,全然是印象里日本女性慣有的忍耐。
以前不喜歡長的空鏡頭,現在卻無比愛這部是枝裕和片中的空的長鏡頭,此時無聲勝有聲,景色和色調都美,平靜的表面下又蘊含著情感的潛流,差一點讓我以為置身一個真實的世界。尤其愛最后女主角由美子出走,丈夫開車來尋他那一場戲,拍的極為有意境。這也是全片的一個情節高潮點。用的都是大遠景和全景,無一近景鏡頭,卻把人物心理和人物關系用試聽勾勒地如此完美,淡紫色色調下的海邊一旁濃煙滾滾大火。全片的時間線建立在一個女主角的前半生之間,講述一個從小遭遇奶奶離開家庭的
小姑娘對著鏡子聽到背后墻外有自行車鈴響,轉身。
這是作為長片導演的是枝裕和向世人展示他未來連綿不絕的日本家庭畫卷的第一幀鏡頭:內觀的個體,隔閡空間的張力,以及簡潔而克制的鏡頭語言。盡管作為處女作《幻之光》較之以后的作品有著無法隱藏的形式感、敘事與情緒的黏合還不夠緊密、甚至帶有頗為明顯的臺灣腔,但“是枝”風的細膩與圓潤、以及探討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的入骨凌厲已經完全表達出來。
那個騎自行車搖鈴的小男孩后來成了女孩的丈夫
“幻之光”二刷后的一點想法:有關鏡頭語言和作為處女作的遺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