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5 18:54
首映:1979-04-12
年代:1979
時長:92分鐘 / 104
語言:粵語
評分:7.5
觀看數:59492
熱播指數:336
來源網:三年網
【雜家小子】功夫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通常看完一部精彩的片子,第一時間我就會到豆瓣的相關頁面看評價。多半看到的都是五星閃耀,叫好聲一片,也就一次次證明了我的品位很土很豆瓣。
《雜家小子》偏偏有些意外,只有不多的幾條好漢看過,而且評價以“還行”居多,無一五星。這情形讓我有一瞬懷疑了自己的選擇,只好靜下心來在腦中重過一便畫面,還好,結論依舊是這是一部好電影,功夫喜劇的標桿。功夫喜劇,這個黃金期港片的產物,顧名思義就是半篇兒功夫,半篇兒喜劇。《雜家小子》這兩篇都做足了功課,還有一個靠譜的故事起承轉合,不給高分都不成。
一對兒混混兄弟,原本也生活愜意,逗點兒坑蒙拐騙,打架斗毆的樂子。后又遇猛人授業,習得花拳繡腿,更是威福百倍。誰料突生奇變,兄長慘死,小弟再歷一番寒徹骨,終得報仇雪恨。短短92分鐘的劇情,完全沒有冷場,幾乎每5分鐘就有精彩的對打: 蔡李佛收拾賭場打手,哥倆被賈午刀教訓,修習花拳繡腿并找人練靶,合力迎戰漆友,捕快蔡李佛對賈午刀洪拳,猴拳練功,雙殺boss蛇拳。大大小小十余場動作戲毫無重復,元彪,梁家仁,劉家榮
在此片之前,元彪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演師兄洪金寶電影,與成龍的笑拳怪招屬于同期作品,但是個人覺得無論在配樂,剪輯,武打設計,劇情,還是配角方面都強于笑拳怪招,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元彪身體柔韌度和動作的流暢方面要強于成龍,但是票房仍不及笑拳怪招(笑拳怪招是當年的票房冠軍),不解之余,只能將其歸因于那個時代注定是屬于成龍的吧。
只有香港人才懂得香港的文化。眼見日漸萎縮的香港動作電影業,真TMD心疼。
[email protected]
上個世紀的功夫片,大多數的影評,都集中在當時如日中天的成龍身上。功夫喜劇的風格確實是成龍先行一步,是影史上實實在在的創舉。到今天,提到上世紀功夫片,也多聚焦在洪金寶和成龍身上。少有人提及,在當時,元彪,洪金寶,成龍并稱為三巨頭。那為什么元彪占一塊呢?其實這種細分,是按照武打風格來區分的。元彪是有自己的武打風格的。他不同于成龍的技巧安排,也不同于洪金寶的傳統藝能。因為元彪的身材纖瘦矮小,所以武打風格各家偏重華麗炫酷。比如這部片里的連翻跟頭,跳繩套路。輕盈飛踢不勝枚舉
在香港八十年代的功夫片的地盤上,洪金寶可謂獨領風頭,他引導的功夫喜劇,前期以民初背景為主,后期則介入到現代都市,比如《快餐車》、“福星”系列。不過,背景對他來說,并非最重要,重要的來要數打斗。
《雜家小子》之前,洪金寶導演過《三德和尚與舂米六》、《肥龍過江》、《贊先生與找錢華》,都是功夫加喜劇,前兩部還作了主演。《贊》雖以梁家仁打頭,他自己列屬第三,但扮演找錢華的男二號卡薩伐,面目呆板,實在難敵洪金寶的作怪作態。
《贊先生與找錢華》大打詠春拳,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這回,洪金寶找來了他的小師弟元彪,出演男一號。
之前,元彪跑的龍套,比成龍還多。成龍演《少林木人巷》,他在里面露了幾回臉,被成龍一頓胖捧。之后,在洪金寶主角的片子里,他依然是走馬串場的小弟。
《雜家小子》走的是功夫喜劇路線,即有打斗,又要有不斷的笑料。在設計上,他們明顯地注重這兩點。并且,在打斗中,也盡量使動作連帶上嬉笑感。
電影的背景,依然是民初,布景簡單,服裝粗劣
【雜家小子】功夫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