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17:48
首映:2003-12-12(英國)
年代:2003
時長:106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6
觀看數:33983
熱播指數:91
來源網:三年網
《冰峰168小時》生死抉擇,心靈考驗
有些人的一生注定是傳奇,而有些人則是悲劇。在喬的書和紀錄片暢銷的同時,西蒙卻面臨眾口一詞的譴責,因為他割斷了同伴的繩子,使受傷的喬摔下短崖。看到紀錄片中蒼老、謝頂的西蒙,很難相信他竟然比喬小四歲。其實,割斷繩子的做法并沒有錯,他錯在沒有下去確認喬的死亡,也錯在讓喬下滑的太快太遠,超出了自己的視線。這樣的錯誤對于一個沒有什么登山經驗的21歲男孩來說微不足到,但正是這些錯誤斷送了他的一生。
我們年少時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后來就漸漸淡忘了,所以真得很慶幸,自己不是西蒙。
168小時,7天。用了17分鐘登頂,剩下89分鐘講下山部分。——比例很重要!
前面的情景再現很常規,講述、再現講述。從斷腿開始電影分量加重,需要表現內心活動和當時的視聽。這時還是常規的電影手法,沒有突出視聽。
最精彩的視聽部分是快到時一段,表現幻覺的部分。最喜歡的是那段音樂的運用,不僅僅是音樂,音量和效果都發揮作用。音樂是什么不重要,音量和音效更有表現力。
選擇場景、選擇困境、選擇人物性格、困境與性格互動、故事重點是什么?!
在導演和原型的采訪中,原型的話很有意思——
喬·辛普森:我是最不適宜評價這部影片的人,因為它講的是我的故事,我的角度和你們不同。我喜歡這部片子,但它不真實,就像是聽自己的聲音,你認得它,但是它聽起來不真實。影片描述得很好,但我知道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那些曾經讓我感傷的事,影片采取了不影響你的方式來拍攝。但我不喜歡冰裂縫那場戲和最后結局那場戲,我不是認為他們不對,只是因為他們喚起的感情和記憶不是我想要的。
168小時的孤獨,168小時的遠離人類,168小時信念,168小時的絕望
直到最后西蒙的一個擁抱,就不禁地流下淚來了,
生命?可以脆弱的不堪一擊,也可以堅強的讓人不敢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那些冒險家,那些有著優越生活卻涉足常人無法想象的地方。把自己的腳印留在了那里,看到了一輩子中最美麗的畫面。甚至有人永遠停留在了那里。我沒有經歷過那般巨大的考驗,但我相信從那里回來的人都是帶著一顆勇敢的心和堅定的意志。那些畫面那些聲音,那些在困境中重生的每個瞬間其實都是無法言語無法描述的。因為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那個過程是如何讓生命變得沒有極限……
首先,西蒙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不是他,不可能有喬后面的奇跡。直到最后喬也是被他發現的。他的表現跟喬的比起來實在是有點只能起襯托作用,但他所做的一切沒有什么好非議的。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影片所講述的事實基礎上。真正當時發生了什么,可能清楚的人并不多,所以我們最好就像山下等待的那人一樣,不要輕易審判。
而這實在是個動人的故事,那實在是座動人的雪峰。
而喬,一個奇跡,只能是奇跡。
當他掉進冰縫之后我的腦袋就開始不停回蕩著一句話“當你望向深淵,深淵也望著你。”當然,這回喬也許是被迫的,爬不上去,就只有往下。拖著一條斷腿,懷著對深淵和黑暗的深深恐懼,將繩子一拋到底。他自己也說,繩子的盡頭沒有打結,如果沒有能夠到底,他就準備直接墜下去了......
繩子的那一頭,等待喬的將是什么?
這就是深淵的魅力,誰也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是什么,但總有一日,你將面對,你將前往,它就在你的身邊,就在眼下。
而喬確實是有點運氣的,可以沿著繩子滑到冰縫中一處冰雪堆積卡住的地帶,并從那里的一個洞爬了出去,千鈞一發。
看這個片子之前,我看過《垂直極限》,對其中美國式的倫理觀很不能理解。為了救三個身處險境的人,派額外六人去救援,而且還是在希望很渺茫的情況下。如果說那三人的生命很珍貴,那么救援的六人,他們這樣在對自己安全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的這種行為,是不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呢。美國人的觀念中,任何生命都是至高無上的,這在《拯救大兵雷恩》中就可見一斑。可是援救的代價是什么,是不惜犧牲更多的生命么,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
《垂直極限》中,救援小組最后活下兩人,犧牲四人,援救成功一人,也許這個結果他們能稱之為成功救援,那么那個被成功援救的隊員,以四人的代價換取她一人的生命,這份生命的重量,在她未來的生活中是否能夠承載。
《冰峰》這個電影中,Simon在處理同伴繩子卡住的問題時,選擇了割斷繩索。我理解和贊同他這樣的行為。如果Simon是一個自私的人,那么當Joe剛受傷時,他就不會選擇要以驚人的難度帶他下山。然而這樣的處理使得他回國后飽受非議。然而Joe卻一直為他辯護。印象很深的是,在Joe獨自一人爬了三天回到營地后
《冰峰168小時》生死抉擇,心靈考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538.html